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糧食局以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緊密圍繞糧食工作實際和年度目標任務,認真執行國家糧食政策,抓好糧食購銷,加強倉儲管理,強化宏觀調控,堅持依法管糧,在確保我市糧食安全上有新舉措,在糧食經濟運行質量效益上有新提高,在加快發展現代糧食流通產業上有新突破,為推動全市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現將2016年糧食工作總結如下:
一、全年目標完成情況
1、全系統共收購早稻5.69萬噸,晚稻9108噸;銷售糧食1.54萬噸。
2、貸款回籠率達到100%。
3、儲糧保管"一符四無"率達100%。
4、實現社會穩定、安全生產、計劃生育三個零指標。
5、圓滿完成招商引資任務。
二、各項工作推進情況
1、糧食收購進展順利。今年糧食收購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全體干部職工繼續發揚糧食部門“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優良傳統,采取5+2、白+黑的方式,充分利用國家“托市”收購政策和自身充足的倉容,敞開收購農民手中余糧。全年共收購早稻5.69萬噸,名列宜春市第三,且經中儲糧豐城直屬庫驗收全部達標。晚稻收購1.05萬噸。
8月8日,宜春市委副書記、市長蔣斌一行到我市義成糧油公司調研指導早稻收購工作,對我市退城進郊和早稻收購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2、糧食銷售靈活多樣。由于國家連續四年啟動了夏秋兩季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各收購庫點庫存糧食多,為確保執行政策不走樣、落實政策不縮水,我們早安排、早動手,改坐等銷售為主動出擊,加強與廣東、浙江等地的客戶聯系,進一步實現產銷對接,加大老糧銷售力度,積極擴銷。全年共銷售糧食1.54萬噸。同時,著力推進新糧倉建設,在早稻收購中投入使用一批,確保了收購倉容充足。
3、糧食儲藏管理科學。一是與各單位簽訂《糧油倉儲管理工作目標責任書》,對政策性糧食實行“一符、三專、四落實”,做到專人、專倉、專賬,把責任落到實處;二是推行科學儲糧,抓好通風、熏蒸工作,確保“一符四無”達到100%;三是投資275萬元購置各種型號糧食輸送機160臺,清雜機、扒糧機各20臺,全部更換備齊地上鋼網籠。極大地提高糧食出入庫進度,改善儲糧條件、降低糧食損耗、節約經營成本。
4、市場監管毫不放松。目前我市已辦理《糧食收購許可證》年檢總戶數為71家,其中國有企業為37家,非國有經濟組織34家。我局嚴格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進一步健全糧食監督檢查機制,加強糧食安全生產及流通市場的監管力度,有效地維護了糧食安全生產及流通市場秩序。
5、招商引資齊頭并進。我局把招商引資作為一項中心工作來抓,為確保完成引資任務,積極參與招商大會戰,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先后與湖南長高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上海華彩實業有限公司、開心人健康產業集團、江西眾人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簽約,圓滿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
6、“兩學一做”有聲有色。根據市委統一部署,局黨委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在全系統黨員中開展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覺悟;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正確政治方向;進一步樹立清風正氣,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進一步強化宗旨觀念,勇于擔當作為,真正成為“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為促進糧食流通發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思想和組織保證。
7、退城進郊圓滿完成。按照宜府辦發[2014]8號文件要求,宜春市下達我市基層國有糧食企業退城進郊任務為新建倉容12萬噸,分兩批四年時間完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一如既往將基層糧倉退城進郊工作放在心中,抓在手上,圍繞“質量保持一流、任務提前完成、考核排名前列”的目標要求,以攻堅克難、勇于擔當的工作作風,對照相關時間節點狠抓工作落實,把新糧倉建設打造成全宜春市的樣板。截至目前,我市基層國有糧食企業“退城進郊”工作已全部完成,實際新建改造庫點12個,新建標準化糧倉27棟,增加倉容10.5萬噸。全面緩解了我市農民賣糧難的困局,為我市農民增收、企業增效作出了巨大貢獻,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和農民朋友的真心稱贊。同時,企業面貌也得到了徹底改善,為安全保糧打下了扎實基礎,取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9月7日,省發改委紀檢組長鄺先華一行,對我市2016年糧食流通產業財政扶持項目完成情況及早稻收購工作進行實地調研。對我市糧食流通產業財政扶持項目建設及早稻收購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開拓經營不夠,經營思路不多。二是因糧食市場低迷,導致糧食輪出進度緩慢。三是創新意識不夠,缺乏突破性的工作亮點。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我局將以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發展壯大糧食經濟為總抓手,以深化糧食購銷機制改革為突破口,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促進我市糧食工作跨越發展。
1、加大收購力度,努力掌握糧源。認真執行和落實國家糧食政策,搞好夏、秋兩季糧食收購,切實保護農民利益,確保執行政策不走樣,確保糧價維護在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之上;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充分發揮資金倉容優勢,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多掌握糧源,力爭收購量達到全市商品糧的60%以上。
一是向農民廣泛宣傳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讓農民種上“放心糧”;引導和推動農民種植效益好、市場暢銷的優質糧食品種,穩定糧食生產,提高農民種糧效益;二是圍繞最低收購價發展變化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分析把握市場變化的形勢,拓寬市場化經營路子;三是創新收購方式,改善收購秩序,提高服務措施。力爭多收糧、收好糧,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2、拓寬銷售渠道,實現產銷對接。改坐等銷售為主動出擊,進一步加強與銷區的聯系,重點與大企業、名企業、糧食儲備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走合作共贏之路。實現產銷對接,減少糧食從“田間”到“餐桌”的中間環節,降低經營成本,確保糧食“購得進、銷得出、有效益”。
3、改變經營機制,增強企業競爭力。進一步理清糧食企業改革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歷史遺留包袱,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力爭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妥善解決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中的民生問題和其他歷史包袱。進一步增強基層企業競爭力,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打破吃大鍋飯的落后模式,建立健全扭虧增盈考核制度,鼓勵基層糧食購銷企業創新經營方式,擺脫經營困境。督促企業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規范財務制度,開展增收節支,建立科學完善的企業激勵約束、收入分配機制,增強企業內在活力,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努力實現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整體盈利,增加員工收入。
4、堅持依法管糧,維護市場秩序。一是要強化全社會糧食法治意識。努力爭取黨委政府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管糧的重視,增強人民群眾對依法管糧的認可度,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的學習培訓,完善糧食流通管理各項規章制度,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糧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加強糧食市場監管。組織好政策性糧食競價銷售出庫、糧食庫存、糧食收購資格核查、夏秋糧收購秩序及有關政策的執行情況、社會糧油流通統計執行情況、軍糧供應情況等為重點的專項執法活動。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依法打擊無證經營、摻雜使假、哄抬價格、坑害農民和消費者等擾亂糧食市場管理秩序的行為。三是要加強對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加強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和政策性糧食購銷活動中的糧食質量檢驗檢測與監管。按照食品安全有關要求,制定和完善糧食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追溯制度,進一步落實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制,加強糧食檢驗人員操作培訓,提升檢驗能力。
5、加強自身建設,打造一流隊伍。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扎實推進加強廉政風險防范、規范權力運行,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強化服務觀念,提高行政效能,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繼續完善政務公開,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和糧食信息化建設;全面加強糧食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新時期糧食工作需要的高素質糧食人才隊伍;深入開展創建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活動,提升糧食行業文明建設水平;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和綜治維穩工作,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加強糧食安全生產工作,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及時化解不安全、不穩定因素,維護全系統的和諧穩定。
6、美化庫區環境,提升行業形象。目前,我市基層國有糧食企業“退城進郊”工作已全部完成,全面緩解了我市農民賣糧難的困局,為我市農民增收、企業增效作出了巨大貢獻。2017年的重點工作是繼續大力整治庫容庫貌,美化庫區環境,進一步改善國有糧食企業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糧食行業整體形象,激發國有糧食企業新的生機。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