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以及上級林業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在全體干部職工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一手抓造林綠化,一手抓資源保護,切實強化隊伍建設和內部管理,著力提高林業服務水平,林業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現就2023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扎實開展林業生態建設
1.造林綠化。一是完成營造林任務。2023年上半年完成人工造林1.65萬畝,封山育林0.32萬畝,退化林修復1.86萬畝。中洲鄉1500畝的補植補造任務已經完成。二是按時完成造林綠化上圖的周報、月報填報工作。三是完成新春義務植樹工作。2023年在薌溪省級濕地公園開展新春義務植樹工作,參與人數18170人。
2.市級森林鄉村和省級鄉村森林公園的創建。今年上半年成功申報了1個市級森林鄉村。觀上鎮橫里行政村的實施方案已獲得宜春市林業局批復,按照實施方案開展市級森林鄉村創建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初步達到市級森林鄉村評價認定標準,經報請樟樹市人民政府同意,已上報至宜春市林業局,并繼續開展相關創建工作。2024年的省級鄉村森林公園的申報工作也已完成,樟樹市已經向宜春市林業局完成申報了經樓鎮上下潭和義成鎮下羅鄉村森林公園。
3.種苗工作。完成了1份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的換證工作,完成了20293kg油茶穗條采收的全部工作。
4.林下經濟工作。森林藥材的驗收和統計上報工作正在進行,我市今年的森林藥材驗收面積1928畝,其中一年生草本藥材車前草就有1702畝,木本藥材只有139畝。
5.古樹名木工作。今年的古樹調查已經結束,我市新增238株古樹。
6.油茶保險工作。油茶保險正在進入后期,已經保險面積達65000余畝,預計7月份完成油茶保險任務。
7.科技推廣工作。在中洲鄉的中央財政和省級項目今年都要驗收,5月份已經對套種車前草進行了測產,測產結果是每畝車前子產量是182斤。
8.自然保護地及國有林場建設。在五腦峰林場建立了100畝高標準枳殼基地,對五腦峰林場臺灣島70畝營造林進行了補植補造。在閣皂山國家森林公園及薌溪省級濕地公園開展了專項巡查,對暴雨沖毀路段進行了實地踏查,并和相關部門協商修復和完善。最后完善了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報省和國家審批。
(二)持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
1.資源管理措施有力
林長制工作。一是發布總林長令2項、召開了總林長會議1次,部署了2023年林長制工作,持續高位推進林長制工作;二是開展了林長制工作考核,按照程序對各鄉鎮、街道、場2022年度林長制工作進行了量化考核,形成了《樟樹市2022年度林長制工作考核結果》,并將考核結果予以了通報;三是強化護林員隊伍管理。加強林長制數字平臺管理,堅持了“每月一通報”制度,全市護林員優化調整為82人,并開展了專職護林員培訓會、法律法規培訓會,對2022年度表現突出的10名護林員進行了表彰;四是健全了林長制工作機制,制定了《樟樹市2023年度林長制工作要點》《〈江西省林長制條例〉貫徹落實年活動實施方案》;五是壓實了各級林長履職盡責的責任。市總林長、市級林長開展巡林5次,協調解決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包括森林防火、松材線蟲病防治、森林督查、油茶生產等工作,各鄉級林長均開展了巡林督導工作。
林木采伐管理。我局始終堅持采伐限額管理原則,截至目前,已審批人工商品林主伐5257立方米,其他采伐3207立方米(其中3007立方米為征占用審批,不占限額),撫育采伐194立方米,低產低效林改造15立方米;已審批天然商品林其他采伐98.5立方米(其中84立方米為征占用審批和非林地上的死亡古樹審批)。為能將調出的公益林進行改造,落實油茶種植任務,我局利用2020年森林資源一張圖數據并結合山林實際情況和松材線蟲病除治政策,規劃出樟樹市所需集體商品林林木采伐限額蓄積為201300立方米,其中天然商品林蓄積為147500立方米,主伐53600立方米,低產林改造1500立方米,其他采伐92400立方米;人工商品林蓄積為53800立方米,主伐18550立方米,低產林改造100立方米,其他采伐16600立方米。
天然林管護。為做好天然林數據庫建設,6月20日組織干部集中觀看了省林業局舉辦的2023年全省天然林數據庫建設線上培訓,重點學習了《江西天保林數據庫建設與管理》《江西省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劃落界操作細則》。
森林督查。召開了2022年度問題圖斑整改會、2023年度森林督查工作部署會。目前,2022年29塊問題圖斑已完成查處整改,2023年第1期第2期森林督查圖斑已全部完成自查,對歷年森林督查存量問題進行了統計和“清零”。
林業行政執法。林業行政執法隊堅持有案必查、查處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加強林業行政執法工作,有力地打擊了涉林違法行為。截至2023年6月底,共立案查處林業行政案件15起,其中涉野生動物保護案件7起,涉擅自改變林地用途案件6起,涉毀壞林地案件2起;共處罰違法人員13人,處罰違法企業及其他法人組織4家,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發生。
2.林地資源保護得力
林地征占用審批。截至上半年,辦理臨時使用林地3宗,面積6.333公頃,未有項目申請辦理長期使用林地手續。在辦理征占林地的過程中,嚴格把關,按照“不占或少占用”林地的原則實行總量控制,嚴格控制占用公益林,特別是重點公益林,保護好林地資源。一是對所報的征占用林地項目嚴格審查,對征占用林地申請材料不全的,一律不予上報。對已經發生違法占用林地的建設項目,符合確需征占用林地條件的,申請材料必須附相關林業主管部門依法查處的報告。二是提供優質服務。一方面依法公開、公示林地審核審批依據、條件、程序、權限、期限及收費標準,明確責任人的職責和義務。另一方面,對工程建設征占用林地,在加強林業法律法規宣傳的同時,提前介入,主動與相關部門和業主單位聯系與溝通。對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優先給予林地定額的使用,保障重點工程項目的推進。三是對用地單位提供的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或者林地現狀調查表及用地紅線圖進行實地核查,確保地類和面積準確、科學、客觀、公正。
公益林管理。今年省局重新調度公益林面積,按照新的要求,我市上報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為12.5938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面積為9.678萬畝,省級公益林2.9158萬畝。為持續加強公益林管護,抓好公益林的日常管理,實現公益林管理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充分發揮鄉鎮等基層林業工作者的監管職能和護林隊伍的日常巡山護林作用,及時發現并制止破壞行為,避免公益林遭受破壞。
3.野保濕地管理把關嚴格
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一是加強了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工作,增強廣大市民的野保意識。在愛鳥周,到臨江鎮臨江二小講了一堂《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主題課,同時向師生發放了保護野生動物宣傳單和手冊。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在我市藥都公園,通過懸掛橫幅、豎立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等多種形式和方法,進行了宣傳。4月26日,組織全市林長制護林員,在我市原店下林業工作站大會議室召開了全市野生動物保護業務培訓會,宣傳了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明確了護林員的巡護監測職責。同時向80多位護林員發放了宣傳資料,要求其在所在鄉鎮張貼宣傳。通過移動短信平臺,向全市人民2次推送保護野生動物短信,受眾面有9萬余人。二是建立了全市野生動植物保護聯席會議制度,開展了樟樹市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通過各部門聯動,查處涉及野生動物行政案件4起6人。三是在樟樹召開了江西省藥用動植物委員會成立大會,選舉產生了致和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志武為主任委員的委員會,為野生動物經營繁育單位提供了另一個訴求通道。
濕地與自然保護地管理。一是結合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及5月12日防災減災日在藥都公園通過發放宣傳單分別進行了濕地保護宣傳,加強了濕地巡查,對大橋龍灣內陸灘涂濕地違規行為及時下達了《內陸灘涂濕地檢查問題告知書》。二是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協調鄉鎮,對經樓鎮晏家水庫、南江水庫等6個水庫落實了專人管護。對池頭村小微濕地“高密度養魚”問題向建設單位劉公廟鎮下達了《整改通知書》,劉公廟鎮對照問題,拆除了增養機、調整了養殖密度、疏通了水系、凈化了水質,并提交了《池頭村小微濕地整改情況報告》。
4.森林防火措施到位
落實責任體系。制定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全國兩會期間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關于切實做好清明期間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關于切實做好“五一”期間森林防滅火工作的通知》;本著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通過強化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各鄉鎮、街道、場、相關單位各司其職,落實鄉鎮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分片劃區,一般干部包村組的責任制,明確了森林防火的責任,增強了各級領導的責任意識。各國有林場、國家級森林公園等各類森林經營管理單位也承擔起森林防火主體責任,進一步明確森林防火責任區,落實具體責任人,嚴防轄區森林火災發生。
加強森林防火宣傳。一是利用短信平臺在春節、清明、五一期間向全市鄉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林業員、林業系統工作人員發送了森林防火警示短信20000條;二是各鄉鎮、街道、場、派出森林防火宣傳車進入林區、村莊巡回宣傳《森林防火條例》和《樟樹市森林防火禁火令》,共出動森林防火宣傳車56天次,集市、廣場宣傳30多次,市鄉村出動森林防火宣傳組720人。三是鄉村干部和護林員通過巡查宣傳、鳴鑼預警,因地制宜采取進村入戶、進校園、刷寫防火標語、懸掛條幅等宣傳方式,提醒廣大林農、進山作業、游玩人員自覺遵守野外用管理規定,防止火災的發生;四是通過開展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森林防火安全主題宣傳活動等一系列活動向廣大市民宣傳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江西省森林防火條例》,樹立全社會依法防火、依規用火理念。
開展“三項行動”。一是由樟樹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市林業局、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國網宜春市樟樹市供電公司聯合下發《樟樹市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成立了全市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聯合開展行動,確保專項治理行動取得實效。通過集中治理農事用火、祭祀用火、林業生產用火等引發森林火災的主要頑疾,嚴厲打擊了森林火災違法行為,堅決遏制了人為原因引發森林火災多發態勢,共出動檢查人員236人次、派出檢查組20個;二是為確保我市森林防火“平安春季行動”有序開展,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市林業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聯合下發《2023年樟樹市森林防火“平安春季行動”實施方案》至各鄉鎮、街道、場。為強化源頭管控,我們嚴格落實“五個禁止”規定,嚴格規范松材線蟲病疫木焚燒等野外特殊用火審批和監管。三是在重點防火期,各級林長分級分片包干,林區各村組織森林防火巡查員,一律佩戴統一印制的紅袖套進行巡查,在重點林區進山路口、森林公園、國有林場、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設卡,對進入人員、車輛實行登記和檢查,堅決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四是在試驗林場、五腦峰林場、閣皂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國有林場和森林公園全面推廣使用“防火碼”,對進入林區的人員要求一律掃碼,并強化宣傳教育和野外火源管控,嚴禁人員攜帶火源進山入林,全市防火碼啟用率達100%。
5.有害生物防治科學
松材線蟲病防控。4月份對我市2022-2023年度松材線蟲病疫木清理成效評價完成自查,5月份通過了宜春市級復評工作,6月底迎接完成省級松材線蟲病疫木清理成效評價工作。
加強植物檢疫執法。由分管領導帶隊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對我市木材加工企業開展了執法檢查, 4月份完成了松材線蟲病疫木集中清理專項整治“護綠行動”,對群眾房前屋后存放松材現象進行了制止和教育,嚴防疫木流失。并在7月份聯合鄉鎮、森林公安等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護松行動”執法。截至目前,未發現加工松疫木等案件。
多形式做好宣傳工作。對全市涉木企業、個體戶及群眾大力宣傳了《江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條例》《江西省松材線蟲病防治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聯合聯通、融媒體中心通過抖音、電視臺等公眾平臺播放 “松材線蟲病防控”宣教片;組織干部職工及廣大干部群眾參與了“5.12全國林草生物災害防控知識挑戰賽”線上答題,600余人參與答題,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
加強林業有害生物測報及防治工作。對我市松樹、毛竹、油茶等主要樹種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調查,有序實施林業有害生物測報及防治工作。按照相關規定及時、準確向國家、省、宜春市上報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及防治情況。
加強檢疫工作。調運檢疫:依照《森林植物檢疫條例》的規定,進一步加強森林植物調運管理和進出縣管理,嚴防危險性病蟲的傳入和傳出。產地檢疫:按照報檢單位對報檢單位應檢盡檢。
二、2023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下半年,我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結合我市林業工作實際,以“三比三爭”精神助力林業高質量發展。
(一) 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計劃9月份完成營造林自查驗收,并重點開展油茶新造,低改的自查驗收;12月底前完成造林綠化落地結果上圖;完成宜春市級森林鄉村和市級鄉村森林公園創建的自查驗收及市級核查工作;繼續開展林木種子經營許可證的換證工作;開展冬季整地造林工作;成林下經濟系統的有關數據填報工作,主要包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面積、產量、產值,帶動從業人員數量,帶動脫貧人口數量、增收等相關情況。
(二)切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
1.規范林政資源管理
按照總林長會議及《樟樹市2023年度工作要點》《〈江西省林長制條例〉貫徹落實年活動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落實好2023年度林長制各項工作和專項行動;做好2023年度森林督查和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開展好林業行政執法規范年活動。
2.嚴格林地資源管理
嚴格林地管理、林木采伐、公益林管理、天然林保護等,持續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3.強化濕地野保管理
加強野生動植物的管理,召開一次全市野生動物保護聯席會議,開展野生動物聯合執法行動;根據上級要求,成立樟樹市濕地保護專業委員會,理清各個部門濕地管理職責,形成濕地保護合力;加強自然保護地巡查和國有林場建設。
4.落實森林防火安全措施
加大宣傳教育,每年的10月份是我省的森林防火宣傳月,準備在全市推進森林防火宣傳月活動;嚴格火源管控, 切實加強防火巡護;推進森林防火項目建設,加強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繼續深入開展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
5.全力防治林業有害生物
繼續做好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認真開展松材線蟲病疫木清理“回頭看”工作,確保順利通過省級檢查;做好2023年松材線蟲病秋季普查工作;常態化開展檢疫執法,認真做好植物產地、調運檢疫,嚴防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人為傳播和擴散及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的入侵,確保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堅持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認真調查并收集各個測報點的翔實信息,及時、準確地做好各項報表的上報工作,為科學防治提供重要依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