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前期持續高溫及水體富營養化影響,樟樹市部分河道出現水葫蘆瘋長、藍藻覆蓋水面的現象,既破壞水生態平衡,也影響水體景觀與功能。對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現場調研,掌握水葫蘆、藍藻生長態勢,第一時間動員河長制相關部門、沿岸鄉鎮(街道)、村(社區)及志愿者團體等多方力量,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以“巡、撈、沖、隔、引、治”六字訣推動治理工作落地見效。
一是“巡”字為先,筑牢碧水防線。進一步強化縣、鄉、村三級河長的日常巡河職責,各級河長加密巡視頻次,重點關注水葫蘆、藍藻的生長情況,精準預判預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造成水葫蘆、藍藻爆發的嚴重后果。
二是“撈”字為要,強化清理力度。贛江沿線各鄉鎮(街道)積極響應,組織人員開展常態化打撈作業。打撈現場,船只穿梭往來,工作人員手持網兜等工具,對水面上的水葫蘆進行集中清理,部分河段還動用了挖掘機等大型設備,提高打撈效率。據不完全統計,僅7-8月,全市就累計打撈水葫蘆800余噸,有效減少了水葫蘆對河道的侵占。
三是“沖”字助力,改善水體環境。針對藍藻聚集區域,利用船只搭載高壓水槍進行射水沖擊作業,通過水流的沖擊稀釋藍藻濃度,同時增強沿岸河水的流動性,提高水體含氧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藍藻的生長繁殖。
?
四是“隔”字保障,守護飲水安全。為確保城市飲用水源地的水質安全,在飲用水源地周邊設置了隔離欄和攔截網,將可能受水華污染的水體與飲用水源進行物理隔離,有效阻擋水葫蘆、藍藻等進入飲用水源保護區,為市民的飲水安全加上了一道“防護網”。?
五是“引”字聚力,營造良好氛圍。注重發揮宣傳引導作用,通過多種渠道做好正面宣傳,向群眾普及水葫蘆、藍藻治理相關知識。同時,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和社會輿情,對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和妥善處置,爭取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凝聚起全社會共同參與水環境治理的強大合力。?
六是“治”字兜底,提升治理效能。在做好物理清理的基礎上,采用無人機搭載兌水后濃度為5%-10%的次氯酸鈉等藥物進行噴灑,再利用快艇沖擊河水加速水流,讓藍藻能更快隨水體流動脫離原有聚集區域,同時借助水流擾動提升藥物與水體的混合均勻度,進一步增強對藍藻的抑制與清除效果,有效改善水域生態環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