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守護好承載著歷史記憶與鄉愁文化的綠色“活化石”,樟樹市通過普查建檔、科學復壯、加強宣傳等一套“組合拳”,全面筑牢古樹名木保護網,讓這些珍貴的自然與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機。
一是“一樹一策”,實現精準化管理。組織專業技術隊伍,對全市范圍內的古樹名木進行拉網式普查。工作人員深入鄉村院落、深山老林,為每一棵古樹進行體檢、拍照存檔,并詳細記錄樹種、樹齡、生長狀況等信息。截至目前,已完成對全市786株古樹名木的掛牌工作,掃一掃銘牌上的二維碼,其“身份信息”、歷史典故便一目了然,實現了“一樹一檔”的電子化、精準化管理。
二是科學“問診”,實施專業化復壯。針對部分樹齡偏高、長勢衰弱的古樹,邀請古樹保護專家進行“聯合會診”,制定個性化的復壯方案。通過科學修剪枯枝、涂抹傷口愈合劑、病蟲害防治、復壯藥液灌根等措施,為古樹健康生長保駕護航。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9株衰弱古樹的搶救復壯作業,在張家山街道,一棵樹齡超過500年的古樟,在經過技術人員清除枯枝、改良立地環境后,重新抽出了嫩綠的新枝,景象令人欣喜。
三是加強宣傳,推動共享化保護。嚴格落實《江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建立古樹名木的網格化管理體系,由專職護林員對古樹名木管護進行日常巡查,同時,深入各鄉鎮(街道),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懸掛橫幅、擺放展覽板等形式,向群眾講解古樹名木保護相關知識及法律法規,切實增強公眾保護意識,并深入挖掘古樹名木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引導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到古樹名木保護中來。據統計,今年以來,共開展宣傳8次,發放宣傳資料1200余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