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強化統籌部署,壓實責任。召開抗旱專題部署會3次,將責任分解到村、到組、到人,組建3支巡查隊伍開展網格化巡查。同時派出鎮村干部120余人次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灌溉和早稻生產情況,及時解決放水矛盾糾紛和有關實際困難3個。二是廣泛宣傳發動,凝聚合力。通過流動宣傳車、“村村通”大喇叭、村(社區)微信群等渠道播報天氣預報和保苗措施,引導農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主動開展各種自救工作。組建由150名黨員干部組成的幫扶隊,投入抗旱勞動力800余人次,為300余戶勞動力缺乏家庭提供機械調配、灌溉作業等服務。三是加強服務保障,打牢基礎。采取分片包村模式,組織技術人員開展設備檢修40余次,修復故障機井16眼、清理渠道淤泥3.8公里。另排查灌溉線路80余公里,保障120余處抽水點用電安全。同時統籌全鎮110余座山塘水庫、河流等水系資源,指導群眾科學合理灌溉,努力完成3000余畝農田保苗作業。四是嚴格值班值守,保障應急。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與領導帶班制度,密切監測旱情動態,做好氣象、汛情、旱情信息登記與報送工作,及時準確提供旱情動態,做到精準施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