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實施總體進展情況
1.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建立統一權威、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的應急物資保障體制機制,建立完善應急物資保障的相關政策措施,形成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和各方齊抓共管、協調配合的應急物資保障格局。
2.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健全“市-鄉”二級應急物資儲備網絡,市應急物資儲備正在建設中,2024年完工,各鄉鎮結合基層應急能力體系建設,都設有鄉鎮應急物資儲備庫,基層應急物資儲備能力顯著提升。
3.物資調配更加有序。建立政府、軍隊、企業、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統一指揮、資源共享、調度靈活、配送快捷的應急物資快速調配體系,建成全鏈條、一體化、標準化、多方協同的應急物流網絡。應急物資運抵災害及事故現場時間大幅縮短,消耗類防汛抗旱物資就地就近儲備、森林防火物資實現2小時運抵火場、災害發生后12小時內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4.儲備管理更加高效。信息技術與應急物資儲備業務深度融合,依托全省應急物資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全市應急物資做到統一調撥;部門、企業和社會力量等應急物資信息全面共享、系統對接,做到情況清、底數明。
5.物資保障更加有力。全市應急物資儲備有棉被3503、軍大衣2165、羽絨服1580、毛毯3631、帳篷799、折疊床3530、毛巾被3630,還有其他物資若干,滿足3500人使用,能夠滿足啟動一場行政區域Ⅰ級應急響應的保障需求,并留有安全冗余,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物資保障能力總體提高。同時,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物資儲備,大力倡導家庭層面物資儲備。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
1.優化各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布局。制定樟樹市應急物資儲備及應急物流規劃,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采用實物儲備、協議儲備等多種方式,豐富儲備品種、優化儲備布局,建立應急物資快速調撥和緊急配送機制,提高物資保障現代化水平。推進樟樹市本級及鄉鎮儲備點的建設。
2.擴大物資儲備品種和規模。根據上級實物儲備的應急物資目錄,合理擴大各級、各類物資的儲備品種和規模。強化應急通用物資的共儲、公用,適當補齊高技術、特種物資的儲備短板。加強鄉鎮(街道、場)和村(社區)應急物資儲備。
3.提升協議儲備能力。針對市場保有量充足、保質期短、養護條件高的應急物資,提高協議存儲比例,優化存儲結構。推動協議代儲規范化,建立補貼標準,明確代儲規模、質量標準和定價策略。對重要應急物資和短期可能出現供應短缺的物資,提前采取緊急采購和集中生產等預儲備措施。
4.加強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家庭應急物資儲備。認真執行上級應急物資征用補償標準和工作機制,保障被征用單位和個人的權益。鼓勵家庭有針對性地儲備應急物資。推動礦山和危化品企業加強災害事故先期處置所需應急物資的配備及互助共享。對為應急物資裝備保障作出貢獻的給予政策支持和表彰獎勵。
(二)提高應急物資產能保障能力
提升企業產能儲備能力。加強企業應急動員能力建設,健全應急物資集中生產和監管機制。選擇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國有、大型民營企業作為產能儲備企業,開展重點應急物資生產能力的動態監控。綜合運用稅收減免、財政補貼、優惠貸款等政策手段,扶持應急物資生產企業的發展,支持建立應急物資儲備聯盟。
(三)推進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化建設
1.推進應急物資保障數據整合。充分利用樟樹市政務信息系統,加強軍隊、政府、社會、企業等各類主體的信息共享,明確數據共享內容。開展應急物資保障數據資源建設,統一應急物資需求信息、生產信息、存儲信息、運輸信息和發放信息的標準化表達形式,促進多主體、多層級、全流程的信息互聯互通,并對醫療衛生等其他類型應急物資,預留信息擴充空間。
2.強化應急物資保障決策支撐能力。推進應急物資信息平臺建設,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和技術手段,實現救災物資驗收、入庫、出庫、盤點、報廢、移庫等各環節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手段,精確分析物資需求,優化供應途徑,提高供需匹配度,為應急物資保障決策提供快速、科學、精確和可視化技術服務。
四、重點建設工程
(一)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工程
我市新的應急物資儲備正在建設中,位于張家山街道,2024年完工。作為樟樹市應急救援中心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應急裝備和物資儲備管理基地建設,加快應急裝備和救災物資儲備庫房、維修保養操作間、生活用房、設備用房等建設,配齊應用于防火、防汛、防震減災、安全生產等各方面應急裝備和救災物資。
二、規劃實施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挑戰
鄉鎮應急物資儲備庫條件較差。目前我市各個鄉鎮雖然都建設有鄉鎮應急物資儲備,但大多數地方儲備庫選址不合理,以及儲備環境較差。
三、促進規劃實施的對策建議
上級制定鄉鎮應急物資儲備庫標準,完善選址、儲備類型、布局等標準,并且出臺獎補辦法,推動鄉鎮建設標準化應急物資儲備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