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第六小學創建于1972年3月,坐落在江西省晶昊鹽化責任有限公司(江西鹽礦)—葛玄路18號,原名江西鹽礦子弟學校,占地面積約7畝。2002年2月政策性剝離改為樟樹市第六小學。2020年,市委、市政府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改善城市形象,適應我市城鎮化進程加快的需要,科學布局教育網點,化解城區大班額大校額問題,于2020年9月啟動樟樹市第六小學異地新建項目。
新校區北臨聚仁君悅府,南臨福城路,西鄰通鹽路。占地面積為:33340.83平方米(50畝),規劃建筑總面積18641.58約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5204.74平方米,地下室面積3436.84平方米。校內主要建筑有教學樓、圖書館、綜合樓、實驗藝術樓、運動場及看臺、門衛室和地下車庫等。設置了45個班,可容納學生約2000人。學校現有在編教師97人,其中高級教師6人,省骨干教師2名;現有學生數1958人。
學校圍繞“做最好的自己”的辦學育人理念,形成“平等、溝通、理解、包容”的良好校風。學校嚴格按照要求開足開齊課程,同時重視體育鍛煉,大課間除了開展眼保健操活動外,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自主創編了古詩韻律操和特色腰鼓操,受到學生的喜愛。
學校積極開發閱讀教學和書法課,打造多元化的讀書活動和紅色教育特色。課程設置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包括親子讀書活動、讀書分享會、讀書比賽、讀書成果展覽等。此外,學校注重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教育融入課堂,利用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講黨史、講紅色故事、唱紅歌等活動,組織學生觀看紅色電影,運用大屏幕播放黨章黨史,時刻讓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堅持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
我校黨支部始終秉承黨建統領,堅持聚焦要素,踐行著支部工作與教育教學的雙向提升愿景。結合學校文化、課程教學、師生活動等政務要素,進行深度搭配融合,樂觀建立以“文化、課程、課堂、活動”為載體的教育體系建設之路。在學校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學校葉嫣然老師參與中小學實驗說課獲宜春市一等獎,何紫蓉老師參加中小學書法課比賽獲宜春市一等獎,徐亞琪老師參與樟樹市優質課比賽獲樟樹市一等獎,黃瑾、盧路老師參與樟樹市優質課比賽獲樟樹市二等獎,何紫蓉老師參與樟樹市小學語文素養大賽獲樟樹市二等獎,樟樹市童謠傳唱比賽獲三等獎。
我們以德施教,深耕教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