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樓鎮
簡介
經樓鎮位于樟樹市西北14公里處,東西南面分別與張家山、劉公廟和臨江接壤,北隔禮江與高安相望。滬昆高速穿境而過,在經樓鎮境內長13公路,并在經樓開口設站。張北線貫穿東西,連接樟宜、樟高兩線;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80%自然村道路硬化。經樓鎮全鎮總面積81.78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會,98個自然村、216個村小組,2.86萬人,轄2個黨總支、32個黨支部、642名黨員。
經樓鎮素有“文化之鄉”美譽,民間采茶劇、民間版畫、民間刺繡享譽省內外,有采茶劇團、民間版畫協會、民間刺繡協會、鑼鼓隊、嗩吶隊、舞龍舞獅隊等民間文藝隊伍10余個,文化隊伍1000余人,并形成了以采茶劇、朝拜節、龍舟競渡為代表的三大地方文化名片,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曾被宜春市授予“文化大鎮”稱號。礦產資源豐富,貯存有煤炭、高嶺土、硅沙土、碳酸鈣等地下資源,已探明的儲量達300萬噸以上,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農產品主要有優質稻、油茶、花生、油菜、紫薯等糧油作物以及手工制作油面、傳統榨油等加工業,兼顧發展橫崗三黃雞、中林老居良種豬、大嶺藥材、草場藍莓基地等特色農業。202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實現60958萬元(6億958萬元),同比增長31.25%;實現營業收入59471萬元(5億9471萬元),同比增長36.24%;實現利潤5692萬元,同比增長77.36%。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15200元增長為2021年的16000元,增加800元。
在煙波浩渺的禮江之濱,在滔滔奔涌的肖江之畔,在雄偉古典的萬壽宮輝影中,孕育著一個特色文化小鎮——經樓。
肖江橫閘,見證了這座被肖江和禮江環抱著的古鎮發展歷程,它重要的功能就是擋水防洪,直到如今,經樓人依然把這道堤叫作“城堤”。現在,從張北線走過來,看到的也就是一道臨江的堤壩。
經樓滬昆高速公路互通,給這座古鎮帶來機遇。今天的經樓,已經發展成交通重鎮。
古鎮把扶優扶強作為工業經濟的重中之重來抓,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水平。上益飾品,作為經樓招商引資億元項目,為這座古鎮帶來生機,工業發展后勁也進一步增強了。是的,外出務工的鄉親們,我們現在也可以在家門口工作了。父母在,勿遠游。
在這片土地上,經樓人深度挖掘自身優勢,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產品項目。鎮農技員彭愛強經常到后窯村油茶基地查看油茶長勢。經過幾年努力,經樓的主要農產品主要有優質稻、油茶、花生、油菜、紫薯等糧油作物等,兼顧發展橫崗三黃雞、中林老居良種豬、大嶺藥材、草場藍莓基地等特色農業。一年四季,大家都可以到經樓感受豐收的喜悅。
在張北線(兩江段)新建的經樓鎮清潔站讓這座古鎮實現了農村垃圾清理全覆蓋。近年來,經樓鎮投資了230萬元強勢推進農村垃圾清理工作,新建垃圾壓縮站,添置大型垃圾箱、垃圾桶、灑水車、清掃車等設施,聘請廣東中聯重科公司負責農村垃圾清運處理工作,高標準完成4個農村垃圾處理示范點建設,農村垃圾清理實現全覆蓋,農村垃圾處理工作實現常態化。
佛道合一的經樓萬壽宮
經樓萬壽宮臨立于肖江河西岸(現為樟樹市經樓糧油公司),正殿高峻雄偉,雕梁畫棟,左邊建有亭臺樓榭,右邊為高大的戲臺及寬敞的觀看場地,建筑規模與聲勢與南昌西山萬壽宮齊名,聞名遐邇,是當時尊奉朝拜的圣地。為紀念許真君(即許遜)136歲壽辰,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經樓萬壽宮把許真君升天之日(即農歷八月初一)定為廟會朝仙日,這一天也因此成為經樓物資交流大會的固定日期。每逢經樓廟會,各地僧道信徒比肩接踵,云聚肖江,薰沐齋戒,進香祈福。蕭江河畔鞭炮聲不絕于耳,香火明燭通宵達旦,爐煙縹緲,鐘聲悠揚,一派仙家氣氛。
豐富多彩的朝拜文化節
經樓鎮朝拜文化節源于歷史上一年一度的萬壽宮八月初一廟會。每逢朝拜節日,各村村民簇擁抬著本村祠堂的菩薩,敲鑼打鼓前來萬壽宮叩拜“福主”,祈求豐收平安。朝拜節最有特色的就是麻糍、紅薯糯米丸等地方傳統小吃,在這里,你可以又吃又拿,滿載而歸。
經樓后窯舞臺正在上演采茶戲《酸兒辣女》,這是由后窯村“扁擔”劇團自編自演,其中《村干部治賭》《靈芝草》等多部采茶劇榮獲省、地、市表演獎和優秀作品創作獎。
油面是經樓傳統小吃,純手工制作,橫崗油面尤為出名。聽制作者講,手工油面講究的是用鹽、土堿、蓬灰水和面,抻成一種銀絲細面,經煮熟后再用涼開水漂洗,放在案板上晾干表層水分,然后在面絲上撒抹一層熟清油,即成金黃、油亮的油面,令人望而垂涎。
肖江堤后窯段,風景如畫。清晨的陽光灑在肖江之畔,可以在堤壩上欣賞風景,也可以在堤邊垂釣。這個叫經樓的古鎮,將傳統歷史文化和現代工業經濟,打造成兩扇絢麗而有力的翅膀,正在迎風起飛!這座千年古鎮正在上演一出華麗的時代新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