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jpg)
閣皂山是藥都樟樹藥業(yè)的發(fā)源地,道教靈寶派祖庭,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景區(qū)位于樟樹市東南 20 公里處, 森林覆蓋面積達(dá)83.4%,史稱清江碧幛,以“形如閣,色如皂”而得名。公元 202 年,道學(xué)家葛玄在此采藥煉丹、布道行醫(yī),使閣皂山名播天下。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8)御封它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宋朝時閤皂山與南京茅山、貴溪(現(xiàn)鷹潭)龍虎山并稱為全國三大道教傳箓圣地。自古以來,閤皂山就以其山川之秀、宮觀之麗、峰巖之奇、古跡之異、傳說之神、藥源之富吸引墨客文人爭相游覽,道家羽士歸隱修真。張?zhí)鞄?、葛玄、葛洪、文天祥、朱熹、解縉等都曾躬臨其盛。

一天門
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傳說始建于南宋中葉,為進(jìn)山第一門?,F(xiàn)存為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建。門字形,八棱柱,全為綠豆石建成,堅固美觀。門上橫額,一天門柱聯(lián), 《閣皂山志》記載為“漫設(shè)重新磨洗前朝還勝概,靈奇再辟指揮幽壑認(rèn)玄關(guān)”,背面橫額鐫“三十三福地”五字。
.jpg)
鳴水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宋代石橋。石砌單孔,高 2.5 米,長 7.3 米,寬 6.8 米,兩旁有石欄、望柱,柱上雕蓮花頭座。洞壁兩側(cè)刻有楷書大字: “大宋政和元年辛卯歲閣皂山道眾化緣信,人財物建此石橋至四年冬至日畢工謹(jǐn)題”。橋旁立石碑,上有“鳴水橋”三字,相傳為文天祥應(yīng)本山道德宮方丈孫道士之請所書,拓刻于此。
.jpg)
大萬壽崇真宮
前身是東漢道學(xué)家葛玄入山時所結(jié)的臥云庵, 隋代稱靈仙館,唐宋時期依次更名為閣皂觀、玄都觀、景德觀、崇真宮、萬壽崇真宮,直至南宋理宗6年(公元1246年), 被加賜為“大萬壽崇真宮”。鼎盛時期“為屋一千五百間”,甚為壯觀?,F(xiàn)大萬壽崇真宮在宋代原址上重建,含道觀廣場、靈官殿、祖師殿、昊天殿等建筑坐落于閣皂山腹地,蔚為壯觀。
 (2).jpg)
紫陽書院
又名道德宮,坐落于駱駝峰南麓,是靈寶道派按照“三教合一”理念,供奉儒、釋、道三教鼻祖孔丘、釋迦牟尼、李耳的觀宇。因朱熹兩次應(yīng)邀于此講學(xué),取朱熹別號紫陽,故又稱為紫陽書院。進(jìn)門左側(cè)的銀杏樹,相傳為朱熹講學(xué)時為創(chuàng)“杏壇” 氣氛而栽植的,距今已有近八百年。庭院中另有金桂、銀桂及四季桂共四株,古樹婆娑,濃蔭蔽日。
贛公網(wǎng)安備36098202000116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