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級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全年糧食油料生產穩定,店下鎮以“三比三爭”活動為抓手,以早稻生產工作在全市“站前列”的姿態,對標對表,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全力抓好春耕備耕及早稻生產工作。
強化組織領導,下好糧食生產“先手棋”。一是壓緊壓實責任。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糧油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合力抓,蹲點干部包村抓,鎮紀委、農辦等部門督查抓的齊抓共管局面,確保糧食安全責任真正落到實處。二是層層分解任務。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鎮、村兩級干部及全鎮種糧大戶糧食生產工作部署會、推進會,并簽訂糧食生產特別是早稻生產目標責任狀。與此同時,鎮黨委、政府還專門制定了《店下鎮2023年穩定糧油生產的實施意見》嚴格督查、嚴格獎懲,倒逼各村(居)委將全年糧食生產62832畝的總任務、28588畝的早稻生產任務層層分解,具體落實到村組戶及田塊。三是強化宣傳動員。通過發放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單、微信群轉發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宣傳糧食生產特別是早稻生產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同時,大力宣傳2022年楓林村、淦上村、店下居委千畝“單改雙”示范點成功典型,積極引導鼓勵廣大種糧散戶、大戶開展“單改雙”糧食生產種植模式,確保應種盡種、宜種則種、宜雙則雙,為全年糧食生產打牢基礎。
強化要素保障,下好技術支持“關鍵棋”。一是由鎮農辦、農技站等相關部門組成流動農業技術服務指導組,堅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村組戶、田間地頭,指導春耕備耕、田間管理、種子及肥料的合理使用。同時積極主動協調市供銷社開展春季農資“廠價直供”配送下鄉活動。截止4月上旬,鎮農辦等部門已向當地農戶配送復合肥205.4噸、尿素40.4噸,進一步降低了糧食生產成本。二是全面規范整治農資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各類假冒偽劣農資產品。鎮綜合行政執法隊、農辦等相關部門多次積極主動會同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等職能部門,在全鎮范圍內開展農資市場“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重點對農資經營商戶的經營資質、經營條件、經營檔案等項目進行檢查,讓廣大糧農真正用上“放心種、放心肥、放心藥”。三是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型特別是水稻大缽體毯狀苗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提升早稻栽插效率,提高農民種糧效益。鎮黨委、政府大力扶持并吸引社會資金300余萬元新建了店下鎮新隆仁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僅今年早稻即實現全鎮早稻商品育秧供應面積達5000畝,極大地推動了全鎮早稻生產的機械化種植。同時,明確規定按大田面積每畝不超過60元標準,對全鎮范圍內全年推廣面積1000畝以上相對集中連片的示范區實施主體進行獎補,促進全鎮水稻大缽體毯狀苗機械化育插秧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僅楓林村千畝連片高質高效示范區即機插早稻500畝以上。
強化督查獎懲,下好糧食生產“保障棋”。一是設立早稻生產專項獎勵,對按時間節點及有關要求完成早稻生產任務的村(居)委,按10元/畝的標準予以重獎,對未完成任務的村(居)委,按40元/畝進行處罰。二是將糧食生產工作列為全鎮高質量發展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設立糧食生產單項獎,在全鎮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會上予以表彰并獎勵。三是由鎮紀委、鎮農辦等部門牽頭成立糧食生產督查調度組,實行一周“三調度、一通報”機制,及時對稻田翻耕不及時、播種或栽播不及時的情況予以全鎮通報;對工作嚴重滯后的村(居)委由鎮紀委實行約談等處理。截止4月25日,全鎮早稻稻田翻耕面積達27100余畝,播種或栽插面積達25700余畝。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