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宜陽新區管委會、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為貫徹落實《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18〕46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我市現代種業發展,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結合我市實際,經市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整合種業資源,大力培育現代種業主體,改善市場監管手段,快速提升我市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人才為根本、資本為紐帶、產學研融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市種業發展水平。
二、發展目標
以打造種業強市為目標,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優勢種業基地,健全種業管理體系,提高優良品種的自主研發能力和覆蓋率,提高種業在全市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地位。力爭到2022年,全市現代種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監管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培育扶持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市場營銷網絡健全、技術服務到位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1—2家;自主培育一批具有突破性的品種;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優勢作物種子(種苗)生產基地2萬畝;大力推廣農作物優良品種,加快主要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實現畜禽良種自給率達到100%,地方畜禽遺傳資源有效保護率達到100%;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提升種業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宜春學院、宜春市農業科學院的人才、技術和科研平臺優勢,加強與落戶宜春的國家、省、市農業龍頭企業產學研合作,合力組建技術研發平臺,開展作物分子育種、雜種優勢利用、家畜聯合育種等技術研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實施商業化育種,構建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支持江西天稻糧安種業有限公司、江西春暉羊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學習實驗基地。依托重大科技項目、重要創新平臺和重點創業基地,多途徑支持企業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物,支持企業選派人員到高等院校進修和培訓。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人員按規定到企業兼職;科研人員流動到企業后申請的種業創新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育種成果及品種推廣數量,可以作為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全面實施遺傳改良計劃,以贛西兩頭烏、康樂黃雞、錦江黃牛為突破口,開展生產性能測定等基礎工作。探索建立家畜聯合育種機制,積極參與和協助省級生豬全基因組選擇育種工作,提供地方品種種質資源和基因素材,協助培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種。〔責任單位:宜春學院,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二)做大做強種業企業。鼓勵種業企業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聚集。支持種業企業牽頭或參與組織實施種業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等項目,引導企業建立新品種示范網絡。加強售后技術服務,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種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文化和品牌建設,強化企業自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加強政策扶持,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通過金融、保險、土地等政策多渠道支持種業企業,以優勢品種為基礎,以優勢種業企業為載體,通過繁育推廣、市場推介、產業開發、媒體宣傳等形式,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種業品牌。支持袁州天稻糧安、高安匯豐源等優勢農作物種子企業培育和審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支持銅鼓、宜豐華裕、豐城華英和鐵騎力士、高安裕豐等育種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種畜禽企業,整合資源、人才、技術等要素,培育成在省內、國內有影響力的大型種畜禽種企業。〔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
(三)加快優良品種推廣。加大推廣適應機械化種養、優質高產、多抗廣適的突破性系列新品種,主推優質稻種源三年更新一次。健全畜禽良種推廣體系,有序引進生產性能好、適應范圍廣的國外、省外優良品種,重點提高生豬、肉牛、蛋禽、肉禽品種引種質量。新型優質、高效品種覆蓋率達到80%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四)加強種業生產基地建設。提升水稻種子基地生產能力,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樟樹市、高安市、袁州區等建立完善一批優質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在樟樹市、上高縣等地建立完善中藥材良種(種苗)選育繁育基地;在上高縣等地建立柑橘苗木(種苗)基地;鞏固優勢蔬菜種子(種苗)生產基地。發揮豐城豇豆、高安辣椒、上高紫皮大蒜、宜豐茭白、萬載百合等區域特色優勢,建立完善豇豆、辣椒等蔬菜種子(種苗)基地建設。建設好區域性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充分發揮設施保護和可以部分調節環境條件的優勢,生產各類蔬菜種苗。加強宜春學院植物組織產業化實驗平臺建設,為我市特有品種和擬推廣品種研發生產優質脫毒苗,增加種苗產業科技含量。結合我市畜禽資源條件和養殖基礎,突出生豬、蛋雞、肉雞、水禽、肉牛、肉羊等畜種的推廣應用,支持生豬、蛋禽、水禽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建設。加強鄉鎮畜牧技術推廣機構改革與建設,完善5個生豬供站點和20個肉牛人工授精服務站點冷鏈設施,提高服務站點的社會化服務水平,打通良種推廣的“最后一公里”。〔責任單位: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宜陽新區管委會、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宜春學院,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
(五)提升種業服務能力。以種子市場信息監測點為依托,強化種業信息化服務能力,建立種業供需監測預警機制。以宜春市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為主體,逐步完善縣級種業管理機構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裝備,提高全市農作物種子質量管理能力。加強種畜禽場生物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非洲豬瘟防控生物安全屏障。采取從場入手、分步實施、示范帶動、合力推動等方式,開展種畜禽場豬瘟、豬偽狂病、羊布氏桿菌病、禽白痢、禽白血病、禽流感等動物疫病凈化,從生產源頭提高畜禽生產健康安全水平,保障種畜禽質量。〔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六)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配合開展農業種質資源(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全面普查、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工作,扎實推進全省第二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行動,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場(區、圃)建設。積極利用我市上高紫皮大蒜、萬載龍牙百合、紫山藥(紫色腳板薯)、本地特色中藥材等地方特色品種,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品種認定和產業化開發等工作。加強水禽、蜜蜂、兔、山羊、豬等地方特色品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開展活體保種和遺傳材料保存工作,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繼續爭取中央、省支持我市國家級和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建設,努力確保列入保護名錄的錦江黃牛、萬載康樂黃雞、萬載兔、豐城灰鵝、宜豐中蜂、贛西兩頭烏、贛西山羊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組織實施畜禽地方品種普查和登記,實現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全覆蓋,提升保種效率。〔責任單位: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宜陽新區管委會、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宜春學院,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
(七)強化種業糾紛處理應急機制。全面落實屬地責任,建立種業糾紛應急處理機制,依法規范糾紛調處程序,構建種業糾紛調處快速通道,客觀公正調處種業糾紛,確保農村社會穩定。設立種業糾紛鑒定專家庫,實行專家組實地評估鑒定制度。〔責任單位: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宜陽新區管委會、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市農業農村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要充分認識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把現代種業發展列入現代農業發展領導小組工作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對種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各有關部門要統籌協調現代種業發展中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責任單位: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宜陽新區管委會、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宜春學院,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市銀保監分局〕
(二)強化政策支持。各地要將現代種業發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落實好國家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良種補貼、種質資源保護、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各項扶持政策,加大種業企業用地、金融保險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每年從財政支農專項中安排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形式,支持我市現代種業提升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源投向種業,政策性銀行加大對種業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實施國審和省審新品種后補獎勵政策,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和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落實種業企業用地、用水、用電等優惠政策,落實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國家種畜禽進口免稅優惠政策,實施雜交水稻制種保險費財政補貼政策,落實種子播種、收獲、加工等機械農機購置補貼。〔責任單位: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宜陽新區管委會、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稅務局、市銀保監分局〕
(三)強化監督管理。加強種業市場監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加大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健全以新品種權為主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嚴厲打擊套牌侵權、制(繁)售假劣種子(種畜禽)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加強對進出境種子、種苗、種畜禽的檢驗檢疫。完善種業全程可追溯機制,加強事中和事后監管,加快建立職責明確、手段先進、監管有力的現代種業管理體系。〔責任單位: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宜陽新區管委會、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
2020年12月7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