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各地均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提升經濟發展效能的重要發力點,而數字經濟在提升發展質量方面,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地在新賽道上加快布局,搶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先機。
近幾年來,安徽在科創領域可以說“異軍突起”。近日,安徽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6年安徽數字經濟綜合實力、創新力、競爭力顯著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一方陣,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52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在數字經濟的賦能下,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步伐加快。《方案》提出,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培育壯大數據要素產業,加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對于“新增長點”,《方案》提出要進一步優化平臺經濟發展環境,培育一批具有高增長潛力的經營主體。規范發展共享住宿、共享出行等共享經濟,創新利益分配等機制。加快優化智能化產品和服務運營,培育創新零售、無人駕駛、無人配送、反向定制等新增長點。
在數字技術創新攻堅行動方面,《方案》提出,將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做強科創平臺,大力培育引進人才,加快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推廣建設產業工程師學院,實施數字經濟領域技術人才培育工程等。在數字治理能力突破攻堅行動上,安徽省將發展高效協同數字政務,推動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深化監管治理體制機制改革,筑牢安全發展屏障。
與此同時,通過實施數字生態活力釋放攻堅行動,將多元化培育企業主體,大力建設應用場景,發揮國企示范引領作用,鼓勵國有資本以市場化方式整合優質資源,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關鍵軟件等領域補短板、強弱項。發揮數字長三角共建聯盟作用,強化區域開放合作。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提出要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在數字經濟細分領域形成一批“專精特新”企業。鼓勵優質企業通過項目建設、戰略重組、上市融資等方式,加快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安徽把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在全國率先出臺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意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擴面認定管理辦法,較早開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板,取得了顯著成效。
此外,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攻堅行動中,安徽將全面升級網絡基礎設施,提速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重點發展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
7月2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表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作為技術創新的熱點領域,數字經濟創新也十分活躍。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0.6萬件,占同期全社會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四成半,近5年年均增速達到21%。
為了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壯大,《方案》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安徽省發展改革委要發揮牽頭作用,各地各部門要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和支持政策,共同推動全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運用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科技、商務等財政專項資金,強化對數字經濟的政策集成支持。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文化和數字創意、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母基金作用,支持各市依法依規設立數字經濟產業相關投資基金,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壯大。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銀行機構加大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
并且,《方案》還提出強化統計評價。完善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健全考核機制,將數字經濟發展納入省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構建數字經濟綜合評價體系,組織開展年度綜合評價,發布年度數字經濟白皮書。建立數字經濟激勵機制,對年度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予以激勵。
有分析人士表示,數字經濟成為許多地區轉型突破的關鍵發力點。可以預見,隨著各地發展規劃的落地實施,數字經濟的“倍增”效應將進一步釋放,在打造新質生產力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