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城市建設中既注重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又致力于提升空間品質、塑造特色風貌,通過一系列務實有效的更新行動,實現了城市“里子”與“面子”的雙重躍升。
一、民生痛點先行,補齊人居環境短板
樟樹市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作為城市更新的首要任務,針對人行道破損、積水內澇、照明盲區等具體問題,實施系統性治理與精細化維護。在藥都大道等片區,曾經的坑洼積水空地通過人行道翻新、路面銑刨維修、排水管網清淤及“白改黑”等綜合改造,面貌煥然一新,并同步新增了103個非機動車位、40個機動車位及76桿路燈,贏得了居民的由衷點贊。民生小微整治行動也在持續推進,今年以來,完成人行道維修5600余平方米,瀝青路面銑刨維修1.2萬余平方米,維修雨污水窨井蓋345個,安裝防墜網5277套,對城區排水管進行PE管置換及紫光修復約560米,讓市民出行更安心、更舒心。

(老城區道路“白改黑”)
二、生態美景入城,描繪城鄉絢爛畫卷
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全過程,樟樹市著力構建絢麗多彩的城鄉生態景觀體系。針對鹽城大道兩側綠地因長期管養缺失導致的雜草叢生、私墾菜地問題,市政園林部門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清理違規菜地與垃圾,重新整理土地并精細化修剪保留苗木,最終使3.85萬平方米綠地重現整潔形態。此外,樟樹市將葛玄路至東昌高速口等多處閑置空地、護坡荒地變身成浪漫花海,12公里長的葛玄路沿線,波斯菊、硫華菊競相綻放,猶如鋪就的“彩色花毯”,為城市增添色彩與生機。

(葛玄路兩側花海)
三、低效空間賦能,激發片區發展活力
通過功能置換和創意賦能,樟樹市成功將一批低效閑置空間轉化為充滿活力的城市功能節點。原藥都廣場西側的大型貨車停車場使用率低,與周邊環境不協調。經充分調研,市住建局將其改造為集健身、運動、休閑于一體的沿江公園健身廣場,采用“一環兩軸三區”布局,滿足全齡段市民活動需求,日均服務超千人次,極大提升了公共空間效能。更引人注目的是,三皇里附近的拆遷閑置地“搖身一變”成為潮趣十足的“新民夜市”,14個集裝箱店鋪、互動燈光裝置與水幕秋千共同營造出濃厚的煙火氣,并與毗鄰的藥交會小商品市場聯動,形成“吃游購娛”一站式體驗,日均吸引客流超7萬人次,塑造出拉動夜間經濟的城市新地標。

(沿江公園體育健身廣場)

(新民夜市)
四、文化動能注入,塑造特色城市名片
在城市更新中,樟樹市注重文化注入與品牌塑造,多舉措提升城市軟實力。修繕中藥材市場“碾槽”代表性構筑物及廣場,留住“中國藥都”獨有記憶;在城區主干道精心設置39座產業宣傳小品,生動呈現“藥酒鹽金”四大特色產業風貌;在主要入城通道鐫刻“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等城市口號,讓休憩空間同時成為展示城市文化自信的窗口。與此同時,“藥都里中藥生態項目”拔地而起,項目總建筑面積超8萬平方米,打造出包含產品展示、體驗和生產服務配套的高品質開放式園區,為樟樹醫藥產業品牌提升和產城融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藥都里中藥生態園)
從修補一塊磚、點亮一盞燈,到打造一片花海、激活一條夜市,樟樹市的城市更新始終圍繞“人”的需求展開。在這條品質煥新之路上,樟樹正用一個個充滿溫度與巧思的項目,書寫著“人民城市”的生動篇章。
贛公網安備36098202000116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