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樟樹這片被譽為“中國藥都”的土地上,流傳著一門獨特的制藥技藝——樟幫中藥加工炮制。“白芍飛上天,木通不見邊,陳皮一條線,半夏魚鱗片……”是對這門技藝通俗形象的比喻。由此,樟幫中藥炮制技藝的精湛可見一斑,它承載著中華醫藥文化的精髓,更在當代科技浪潮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千年技藝,歷經時光淬煉
樟幫中藥炮制技藝的歷史要追溯到1800多年前。東漢時期,著名道醫葛玄就在閤皂山采藥煉丹,開創了當地藥材加工的先河。唐宋時期,隨著"藥墟"的形成和"藥市"的興盛,樟樹逐漸成為江南藥材集散地。明清時期是樟樹中藥炮制技藝發展的鼎盛時期,樟幫藥工足跡遍及湘潭、武漢、重慶以及樟樹周圍地區,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藥業幫即“樟幫”,與“京幫”“川幫”三足鼎立800余年之久。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樟幫藥工秉持著"遵古炮制、精益求精"的制藥理念,從炮制工具、軟化處理、飲片切制和炮炙諸法乃至“火候”掌握及輔料應用方面,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炮制技術,并通過言傳身教和經驗積累,將千年古法制藥技藝傳承至今。這門獨有的中藥材炮制技藝,是老藥工識藥、制藥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制藥史上的一朵奇葩。2014年,樟樹中藥炮制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如今,樟幫作為全國中藥炮制的主要流派,不論炒、浸、泡、制或烘、曬、切、藏均獨樹一幟,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制雖繁,不惜工”,樟樹的中藥材炮制技術,可以使100余種有毒中藥材、400余種藥性燥烈的藥物運用于臨床,不僅改善了藥物功效,提升了療效,而且擴大了藥物使用范圍。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回望,正如中藥材在炮制過程中發生的奇妙蛻變,樟幫中藥炮制技藝歷經千年時光淬煉,在歲月長河中不斷沉淀升華,并以"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聞名于世。
守正傳承,技藝與精神的雙重延續
作為天齊堂中藥飲片企業的“掌門人”,今年70歲的袁小平每天都要堅持練習飲片切制。“除了出差以外,我每天都會切個把小時,也是一種鍛煉,幾十年下來已經形成習慣了。”袁小平的日常,體現了對傳統炮制技藝的堅守,是樟幫人的縮影。

曾經,樟幫中藥炮制技藝因“辛苦多、回報少”陷入瀕危絕境,為了留住這門老手藝,我市出臺相關政策,給補貼、辦大賽。從2018年開始,獲得正式認定的老藥工和學徒工,每人每月可分別領取政府補貼1800元和1200元;舉辦樟幫藥工考核大賽,讓藥工亮出“手藝”,憑本事拿榮譽。這一系列舉措讓這門手藝值錢又體面,極大提升了樟幫藥工鉆研中藥炮制技藝的積極性,促進了樟幫中藥炮制技藝的傳承。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積極投身樟幫中藥炮制技藝的學習與實踐,為樟幫技藝帶來更多生機與活力。
提質創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當樟幫技藝遇上現代科技,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在江西納弗堂制藥有限公司,這種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得到了生動實踐。
納弗堂是我市第一家中藥配方顆粒制劑研發生產企業,2018年6月被列入江西省重點項目。中藥配方顆粒,可以看作中藥飲片的“升級版”,采用傳統“樟幫”的炮制技藝、濃縮、干燥、制粒等技術,最大效率利用中藥材的有效成分。這種形式,突破了傳統技法,無需煎煮,具有方便攜帶、易于服用、質量穩定等特點。

納弗堂中藥配方顆粒制劑的研發生產,得益于高校背景的博士團隊以及深諳樟幫中藥炮制工藝的非遺傳承人,兩者的高效搭配,為配方顆粒的研發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除了技術上的更新突破,樟幫的創新還體現在打破傳統約束上。新時代的“樟幫”既沿襲傳統炮制體系,又打破“女不制藥”的傳統約束,涌現不少女藥工,如丁金紅、周小連等。這些女藥工技藝精湛,成為樟幫中藥炮制技藝的有力傳承者,向世人展現著樟幫技藝的獨特魅力。這種對傳統行業規范的革新,實現了傳統技藝與現代價值觀的和諧統一。
樟幫中藥炮制技藝歷經千年傳承,在代代匠人的匠心堅守中煥發新生,這份凝聚時光的制藥智慧,正在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碰撞交融中譜寫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