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和依據: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及落實中央、省委、宜春市委關于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23〕3號)和《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十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方案》(宜辦發〔2023〕16號)文件精神。
二、制定意義:農業產業化是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舉措,是建設農業強市的重要路徑。堅持“外引內培”雙輪驅動,大力實施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促進農業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深入推進我市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和市政府領導要求,市農業農村局迅速啟動了《實施方案》的起草修訂工作;市農業農村局開展會議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意見建議,對《實施方案》進行了完善;市農業農村局向各相關單位及鄉鎮(街道、場)書面征求意見,并根據各單位的建議對《實施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會議審議通過了《實施方案》。
四、工作目標:全市到2026年,改造提升1個占地面積500畝以上的農產品加工園,培育3家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頭雁引航、35家年銷售收入超1億元的雛鷹振飛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10家農產品網絡年零售額超1000萬元的企業,打造一批萬畝(頭、尾、羽、噸等)以上農產品特色產業基地。
五、適用范圍:全市鄉鎮(街道、場)。
六、主要內容:方案從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兩個方面提出了目標要求及落實措施,明確責任部門,務求到2026年完成任務。重點任務:一是改造提升1個占地面積500畝以上的農產品加工園。要落實專業機構團隊負責農業園區,采取國有投資平臺或有實力的集團公司領銜等模式,合理規劃聚集資源,到2026年,改造提升一個占地面積500畝以上的農產品加工園。二是培育3家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35家年銷售收入超1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10家農產品網絡年零售額超1000萬元的企業。大力開展招商行動,力爭引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支持本土龍頭企業轉型升級,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鼓勵農業企業加強與主流電商平臺、大型商超和國際國內品牌餐飲企業對接合作。到2026年,全市優質農產品進入品牌商超餐飲達到3-4個,農產品網絡年零售額達到4.5億元。三是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建設初加工配套設施。引導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支持開發特色產品、功能性產品等。引導農產品加工園和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綜合利用加工,支持推進農產品加工副產物多重循環利用,實現變廢為寶。四是打造一批萬畝(頭、尾、噸等)以上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聚焦樟樹本地特色農產品,打造標準化生態種養殖示范基地。原則上重點支持富硒中藥材、富硒稻米、富硒蔬菜、油茶、九牛草、樟頭紅、湖羊、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基地。到2026年,全市打造3個萬畝(頭、尾、羽、噸等)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保障措施:一是加大財政支持。根據相關政策,統籌資金渠道,對推進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進行重點扶持、精準扶持。二是強化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機構設立產品,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對企業實施優惠政策。加快政府性惠農融資擔保機構發展,持續推進特色農產品價格保險機制。三是落實用地保障。合理規劃農業產業化用地布局,做好項目土地報批和供應,保障農業產業化項目落地。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四是健全工作機制。組建工作專班,定期調度工作進展,將推進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工作成效納入考核范圍。強化對企服務,持續開展企業走訪活動及落實好各項營商環境工作。
解讀人:石紅雨 聯系方式:0795-733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