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江西省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現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及總體考慮
生產性服務業是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保障工農業生產活動有序進行的服務行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聚焦重點環節分領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省委十五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積極發展各類生產性服務機構,更好為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法律、人力資源等服務”,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發展工業軟件、研發設計、檢測認證、法務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若干措施》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部署要求,有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總體考慮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順應發展趨勢。生產性服務業通過提升產業附加值、優化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技術創新擴散,已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源。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智技術演進,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順應了產業升級需要,有助于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二是更加注重契合產業需求。立足我省工業發展階段,深入分析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結合生產性服務業在三次產業延伸融合中的關鍵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發展人工智能、數據產業、科技服務、低空服務、軟件信息等領域,有助于形成產業鏈縱向延伸和企業間橫向協同的生態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更加注重補強短板弱項。緊扣我省存在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不深、制造業附加值不高、物流與產業融合不夠、人力資源集聚不足、金融業態不豐富等問題,針對性研究提出了工業設計、現代物流、人力資源、知識產權、金融改革等領域發展舉措,著力補短板強弱項。
二、主要內容
隨著產業升級與價值鏈攀升、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專業分工與外包的快速推進,疊加數字技術的顛覆性力量和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生產性服務業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若干措施》將生產性服務業分為科技型、數智型、流通型、要素型四大功能類型,并提出16條細化措施。為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江西制造”向“江西智造”轉型,《若干措施》提出“力爭到203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52%左右”的目標,進一步引導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預期。
(一)聚焦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科技型服務業。圍繞解決制造業附加值不高的問題,聚焦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提出強化科技服務賦能、打造中試服務平臺、推動工業設計創新、提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水平、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發展低碳環保服務業等6個領域發展舉措,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科研轉化賦能實體經濟。
(二)聚焦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數智型服務業。緊扣當前新一代數智技術發展熱點和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加速涌現,提出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培育壯大數據產業、加快低空服務發展、加強軟件信息建設等4個領域發展舉措,為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智力支持。
(三)聚焦暢通經濟循環,優化提升流通型服務業。針對物流與產業融合不夠、會展品牌不強等問題,提出推動現代物流提質增效、做強會展品牌、拓展國際商務服務功能等3個領域發展舉措,為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推動商品有序流通和高效配置提供有力支撐。
(四)聚焦強化功能支撐,著力增強要素型服務業。針對金融業態不豐富、人力資源集聚不足等問題,提出深化金融改革、提升人力資源支撐能力、優化專業咨詢服務等3個領域發展舉措,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人力資源和專業咨詢等要素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