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要求
持續深化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869”行動計劃,加快技術路徑創新、產業體系升級、治理機制優化,形成優勢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區域產業特色化的現代制造業新體系,加快傳統縣域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到2027年,實現主要工業經濟指標“十九十”的目標,即: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營業收入年均增長9%左右,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0%,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比重穩中有增,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穩定在30%以上。
二、重點工作
(一)推進數字化轉型
1.著力打造標桿示范。構建“金字塔型”標桿培育體系,到2025年底累計培育省級數字化改造標桿企業30家以上、省級以上示范企業45家(含數字領航1家、小燈塔6家、數智工廠8家、智能工廠15家、數字化車間15家)。通過整合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等政策,逐步構建“數字領航-小燈塔-數智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五級培育體系,分批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動態建立典型應用場景庫(年選6-8個示范場景),通過標桿打造,示范引領其他企業“看樣學樣”,全面提升制造業數字化水平。
2.深入推進智能制造。聚焦中醫藥、金屬家具等主導產業,推進首臺套裝備攻關:突破中藥智能化提取設備、高端裝備等關鍵技術,推動攻關成果在本地企業示范應用。深化智能制造升級:培育3家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推廣“5G + 工業互聯網” 場景應用。
3.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引導中醫藥、金屬家具等主導產業企業向“產品+服務”轉型,推廣定制化服務、全生命周期運維等模式;搭建“線上+線下”服務平臺,整合研發設計、檢測認證等資源,2025-2027年,先后培育卓爾金屬、遠洋保險、光正金屬3家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構建產業協同機制,支持龍頭企業整合產業鏈資源提供共享制造、供應鏈管理等服務,打造工業設計與技術服務公共平臺,促進傳統制造向服務增值延伸。
(二)推進企業培優
1.積極搭建企業創新平臺。持續完善企業技術中心儲備庫機制,重點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工業設計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平臺建設,支持金虎集團等企業沖擊國家級創新平臺,力爭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4家。
2.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年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家以上,形成一批機制靈活、技術先進、管理有序、產品在全國同行中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小企業,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和引領我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引導更多優質中小企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3.培育本土質量品牌。加速優秀新產品轉化:搭建線上線下對接平臺,常態化開展產學研活動,鼓勵企業新產品立項,力爭新增18項新產品立項,推動省級優秀新產品落地,構建 “企業出題、專家破題、市場應用” 轉化鏈條。實施“贛出精品”工程:新增省級精品9項以上,支持企業開展工業設計和品牌建設,搭建 “贛出精品” 線上商城,整合直播帶貨、跨境電商資源拓展市場,推動本地精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
(三)推進產業提質
1.加快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圍繞中藥、化藥及生物醫藥、醫療電子及醫療器械、大健康、酒和食品、現代金屬家具6條重點產業鏈,聚焦高端裝備制造、醫療電子、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以及新型儲能、合成生物、未來健康等未來產業方向加大招引力度,力爭每年招引5億元項目3個、1億元項目15個。建立重點引進項目清單,提供從項目洽談、簽約到落地建設的全流程跟蹤服務,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用地、規劃、審批等問題,確保項目順利落地。
2.推進企業技術改造行動。實施“百企技改千線更新”行動,力爭年完成100個企業技改備案登記,年均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0%以上。引導企業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污染防治等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推動傳統制造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安全化轉型發展。重點推動東陽光、德盛精細化工、華盛藥業等項目順利實施技改升級。
3.持續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實施節能審查、節能監察,開展節能診斷服務,探索工業節能監察與節能診斷融合推進機制。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等方式,主動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支持鹽化工、建材企業數轉智改和設備更新,淘汰一批高耗能、高風險、低效率的老舊設備,引導企業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污染防治等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三、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協同推進機制,由市推進工業強市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抓好方案督促落實、協調服務、調度考核、示范推廣等工作。
2.強化規劃引領。結合樟樹實際,規劃編制藥酒鹽金四大傳統產業發展規劃,轉型升級政策文件,大力推動傳統行業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為“打造傳統縣域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樣板市”提供硬核支撐。
3.強化政策支持。出臺推動藥酒鹽金四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文件,開展傳統產業細分集群轉型升級先行先試,并加強政策傾斜和業務指導,創建細分集群轉型示范,打造升級模板,為全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做法。
4.強化運行調度。建立傳統縣域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運行分析會機制,對藥、酒、鹽、金四大傳統產業經濟運行情況進進行析研判,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