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作為江西省縣域醫共體建設81個縣(市)之一,于2024年正式啟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圍繞“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目標,通過系統重塑醫療衛生體系和整合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推進以城帶鄉、以鄉帶村和縣鄉一體、鄉村一體,加快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群眾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為健康樟樹建設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醫共體覆蓋全市3家縣級醫院、21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67個村衛生室。通過一年來的實踐,初步實現了“資源下沉、能力提升、群眾受益”的階段性目標。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凝心聚力強統籌,部門聯動筑根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將其列入“市委深改委改革事項”。市委主要領導高度關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多次聽取工作匯報。2024年4月,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總召集人的樟樹市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工作推進機制,明確了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2024年11月,由市衛生健康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樟樹市全面建設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實施方案》,明確了24項工作任務。2025年,市委辦、市政府辦下發《關于印發<樟樹市打造中部地區城鄉統籌發展先行示范區實施方案>的通知》,將醫共體建設列為中部地區城鄉統籌發展先行示范區專項行動之一,制定《樟樹市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細化了重點任務清單,明確了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提出了在總結我市前階段醫共體建設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優做實我市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有效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要求。醫共體建設工作專班成員單位及醫共共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責,制定了相關的工作方案及制度,積極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形成了政府主導、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齊抓共管的責任機制和工作格局。
(二)體系重構強筋骨,機制創新添活力。2024年,統籌全市現有醫療資源稟賦、特色科室布局、“中國藥都”創建的要求等因素設立兩個醫共體,由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分別牽頭。兩個醫共體整合現有資源,建立人力資源、財務管理、醫療質控、藥械管理、醫保管理、信息數據等管理中心,實行行政、人事、財務、業務、用藥、信息、績效等統一管理。2025年,根據《樟樹市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組建樟樹市總醫院,負責醫共體服務體系整合、管理體制創新、資源協同利用、核心要素統籌、運行監督管理,形成了在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專班領導下的“1+2+2N”的總體框架,探索出了醫共體內運營決策、人事管理、財務、用藥、收入統一管理的路徑,促進了患者有序就醫,信息互聯互通、醫防融合,構建了管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省衛健委2025年1月19日發函認定第二批達到緊密型建設標準的縣市名單,我市位列其中。樟樹市中醫醫共體建設經驗做法在省衛健委《江西衛生健康工作交流》第15期(緊密型醫聯體專刊第8期)刊登,在宜春市推廣。2025年2月,樟樹市作為全省唯一縣級市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會議上就中醫醫共體作經驗介紹。2025年3月,閣山衛生院作為全省唯一一家基層醫療機構在第四屆醫院書記院長圓桌會議上就基層中醫館建設作典型發言。
(三)資源下沉惠民生,能力躍升促發展。
一是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通過省級專家到樟樹坐診、醫共體牽頭醫院專家到成員單位坐診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村室巡診等模式,不斷提升我市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小病不出鄉、大病不縣”就醫格局逐步形成。2024年,上級專家來樟坐診帶教170余人,服務群眾近40000余人次;醫共體牽頭醫院下派專家到成員單位坐診帶教31人,530余人次;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沉到村室巡診2000余人次,服務群眾40000余人次。2025年1-4月份,上級專家下沉到樟樹市坐診帶教139人次,接診群眾6000余人次;醫共體牽頭醫院下沉到分院(鄉鎮衛生院)坐診帶教31人,161人次,下鄉義診16次,75人次,服務群眾2500余人次;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沉到村室巡診813人次,服務群眾15000余人次。2024年以來醫共體內開展培訓、教學講座、實操演練等50余場次,培訓醫務人員4000余人次。
二是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在市人民醫院設立了遠程醫療中心,開通了“心電一張網”,與智醫系統已實現對接,數據可以上傳。依托智醫系統、心電一張網、遠程醫療系統,牽頭醫院醫生能調閱在鄉鎮衛生院患者的病歷、檢驗結果、B超、心電圖等結果,實現了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藥品可追溯。2024年,完成遠程會診68例,遠程影像110例,篩查心電61441例(其中各分院11246例),共篩查危急值患者78例;全市醫療機構已實施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2292人次,為群眾減少檢查檢驗費用37.9萬元。2025年1-4月份,累計完成遠程會診11余例;遠程影像733例,篩查心電23115例(其中各分院6167例),共篩查危急值患者12例;全市醫療機構已實施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1734人次,為群眾減少檢查檢驗費用28.11萬元。
三是共享藥房便民降費。1.共享智慧中藥房。2024年8月,建立了以市中醫醫院牽頭醫共體為主體,覆蓋婦幼保健院、全市所有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樟樹市智慧共享中藥房,做到中藥飲片統一采購、審方、調配、代煎、配送,實施同質化管理,為患者解決了以往傳統中醫藥服務“候藥難”“煎藥難”等問題,滿足了群眾對便捷、優質的中藥服務需求,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8月至2025年5月19日,共為群眾免費配送中藥飲片9200余人次,81000余劑次,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高效、便捷、質優、安全”中醫藥服務,提高了患者的就醫體驗,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樟樹市智慧共享中藥房是全省范圍內較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共享中藥房,截至2025年4月,相關經驗做法吸引了江西省、青海省、安徽省、河南省、山東省等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及相關中醫院負責同志,省內外縣市兄弟醫院共30余批次400余人次前來參觀考察。2.中心西藥房。建成樟樹市虛擬中心藥房,通過藥事會篩選1533個品規醫共體藥品目錄及慢病高血壓、糖尿病常用藥目錄,實現了統一用藥目錄;由中心藥房匯總審核成員單位提交的采購清單,經醫共體藥事會同意,統一網上發送訂單,實行網上集中采購。樟樹市中心西藥房已納入宜春市非集采藥品和醫用耗材“量采競價、陽光惠民”制度改革試點,近期將按宜春市改革模式進行非集采藥品和醫用耗材的采購,預計采購價將降低25%左右。目前正在推進全市審方中心建設。
四是“兩病”醫防融合。2024年4月,樟樹市在市人民醫院設立慢病門診,縮短了群眾等待,優化了服務流程,提升了就醫體驗。同年11月,又在第三人民醫院增設慢性病門診,同時,選派市人民醫院3位專家坐診,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早期篩查、健康干預及診療等服務。2025年,市衛健委與市醫保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基層高血壓、糖尿病醫防融合健康管理暨建設慢性病管理中心的通知》,在全市范圍內按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設標準和服務規范(試行)》分兩批建設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全面推進高血壓糖尿病全周期管理。
五是能力提升發展。一方面推進醫療機構硬件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樟樹市新城區人民醫院、樟樹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樟樹市中醫醫院智慧康養綜合大樓、樟樹市婦幼保健院、樟樹市第二人民醫院異地新建項目、樟樹市中醫醫院服務能力提升改造項目等項目建設。以上項目目前進展順利,建設完工后,全市醫療機構面貌將煥然一新,所有醫療設備全部得到更新,城鄉居民的就醫條件將得到巨大改善。另一方面加強縣級公立醫療機構重點專科建設。制定并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縣級公立醫療機構重點專科建設的通知》等文件,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醫院制定專科建設路線圖和時間表,明確責任人,在人財物等方面全面保障,持續加強重點專科和薄弱學科建設。樟樹市人民醫院重點打造4個市級重點專科8個縣級重點專科,與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設立了白永瑞、吳紹秋、皮衛峰、孫俏、華福洲5個名醫工作室。樟樹市中醫醫院穩步推進骨傷科、肝病科、疼痛專科三個江西省中醫重點專科五個江西省中醫基層特色專科及康復科(省級重點建設科室)建設。通過靠大聯強,積極與江西中醫藥大學、江西省中醫院等省內外高等院校和醫療機構“聯姻”,掛牌成為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樟樹中醫院、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聯體合作單位。至2025年5月,市中醫醫院在原有“五站一室”的基礎上,再增4個名醫工作室(李佃貴國醫大師工作室、青海省蔵醫院蔵醫工作室、王文遠平衡針灸傳承工作室及張大寧國醫大師工作室)。依托名醫工作室,加強名老中醫藥傳承帶教工作,僅2025年1-4月,國醫館專家授課次數61次,培訓基層醫務人員2919人次。
六是人才引進與培養。2024年,通過全省公務員招聘、宜春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公開招聘、校園招聘等方式,為樟樹市衛健系統招聘人才33人。印發《樟樹市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培訓三年實施計劃(2024年-2026年)》,依托緊缺人才培訓、骨干醫師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等人才培訓項目,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等形式加強人員培養培訓,利用三年時間,實現全市所有的1966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都到優質醫院接受不少于3個月(含1-2年)以上的規范化培訓,進一步提升醫務人員業務水平。2024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通過“送出去”完成為期3個月以上的培訓223人,“請進來及內部自學”完成培訓363人。2025年1-3月,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通過“送出去”完成為期3個月以上的培訓75人,“請進來及內部自學”完成培訓179人。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加強工作力度。圍繞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逐項改進、完善,補齊短板弱項。
二是堅持改革導向,進一步完善政策舉措。圍繞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目標任務,在整合資源、優化功能、統一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推進縣域醫共體有效運行,不斷完善政策制度。
三是堅持基層導向,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牽頭醫院加強調研,面對面地指導各分院補齊短板弱項,提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整體水平。醫共體牽頭醫院全力支援鄉鎮衛生院,促進“人員、技術、服務、管理”四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各分院積極宣傳牽頭醫院的新技術,積極上轉病人到牽頭醫院,降低病人市外轉診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