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建黨100周年。在市委 市 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提升農業發展水平。一季度全市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一、全市農村經濟運行情況
(一)農業經濟總體穩步發展
一季度,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284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3.29%。其中,農業產值35067萬元,增長1.87%;林業產值4298萬元,增長6.12%;牧業產值91303萬元,增長21.7%;漁業產值24231萬元,增長3.5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942萬元,增長2.6%。
(二)做好春耕備耕確保糧食穩產
“一年之計在于春”,開春之初,我市就制定了《樟樹市2021年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意見》,要求牢牢守住89.33萬畝耕地紅線,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積極引導農資經銷商與市場對接,做好種子、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的調備儲備工作,全市共落實優質早稻種子1450余噸,化肥1.8萬噸,農膜20多噸,農藥350余噸,滿足了全市春耕生產需求。據調查農資市場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復合肥價格為108元每百斤,農藥125元每畝季,種子早稻常規品種8元每斤,晚稻10元每斤,優質稻38元每斤;小型拖拉機2000左右一臺,中小型犁田機20000元/臺。同時,組織農業執法人員加強日常巡查和執法檢查,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違法違規行為,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推進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52萬噸以上。
(三)做優做強“菜籃子”工程,有效保障供應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菜八條”,在扶持、拓面、引領上下功夫,采用“公司+基地+菜農”等發展模式,鞏固提升“一鄉一園”的蔬菜產業發展格局,全市蔬菜面積和產量保持平穩發展態勢。2021年一季度樟樹市蔬菜種植面積為45540畝,同比增長1.4%,蔬菜產量為66786噸,同比增長3.5%,實現了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雙增。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蔬菜種類、品質等要求越來越高,以大棚、溫室等設施蔬菜快速發展。目前,全市連片100 畝以上蔬菜生產基地24個;各類蔬菜加工企業1家,年銷售額達 3.9718億元;蔬菜經濟合作組織121個。全市無公害蔬菜基地4個、產品認證11個。
(四)做大做強中藥材種植,唱響藥都品牌
按照《宜春市中藥材種植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我市完成中藥材種植任務45萬畝,為確保完成中藥材種植目標任務,我市出臺了《樟樹市實施“藥都振興工程推進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試行辦法》和《樟樹市實施“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建設中藥材產業示范帶實施方案》,出臺一系列中藥材種植獎補政策,各鄉鎮明確種植任務目標,合理規劃布局,強力推進中藥材種植,在全市可種植的16個鄉鎮、街道、場推進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同時打造國道G533樟樹段集枳殼種植、加工、研發、旅游于一體的中藥材產業示范帶,助推精準脫貧和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市中藥材面積達到50.022萬畝。現有萬畝基地1個,千畝基地40個,百畝基地178個。國道G533沿線示范帶的吳城、劉公廟段已建成中藥材2.01萬畝,全市種植了“三子一殼”、蔓荊子、苦參、太子參、知母、粉防己、瓜蔞、金銀花、厚樸、牛大力、黃精、白芨、白芷等幾十個中藥材品種,中藥材產業共帶動2888戶貧困戶脫貧。
(五)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加強生豬生產保供
隨著生豬復產增養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全市生豬生產出現了積極變化,生豬疫情平穩,養豬戶補欄積極性不斷提高,生豬產能成功實現觸底反彈。2021年一季度我市生豬出欄15.27萬頭,牛出欄1.16萬頭,都比去年同期將近翻了5倍。今年,我市成功引進雙胞胎年出欄60萬頭生豬產業鏈項目,項目建成后,全市生豬年出欄量將突破80萬頭。
二、存在的問題
(一)種植業生產成本增加,生產效益下滑
一是生產資料和人工成本水漲船高,日常田間日用工勞務費100元,農忙時漲至150~200元。二是各類生產、加工、存儲成本不斷增加。農業生產成本增加降低生產效益,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或再投資的壓力增大,影響部分經營主體的進一步發展。
(二)畜牧業防疫難度高,資金需求大
調研結果顯示,有的養殖戶認為當前存在防疫成本過高的問題,部分養殖戶表示防疫手段全憑隔離、消毒等一些“老經驗”,疫情防控信心不足。隨著養殖投入的不斷走高,加之生豬生產周期較長等因素影響,生豬養殖對短期資金需求大。一是飼料價格上漲,養殖成本加大。二是環保要求提高,生豬養殖場對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等前期固定資產投入加大,擠壓補欄增量空間。三是扶持資金發放時間較晚,部分出臺的生豬扶持政策需等官方認證生豬出欄數后才能到位,難以及時滿足養殖戶資金需求。
(三)蔬菜產業化、品質化有待加強
目前,全市蔬菜生產很大程度上還是以千家萬戶分散生產為主,上規模、有品質的專業基地還不多,2020年全市蔬菜基地種植面積僅占全部的13.3%,面積超過100畝的專業蔬菜基地只有24個。一些本地需求量較大的品種如胡蘿卜、大蒜、大白菜等自給率還不高;品質優、營養價值高的蔬菜品種不能滿足市民需求。很多有發展規模化蔬菜生產愿望的農民,因受資金、土地等因素制約,無法進行專業化、規模化經營。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