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本著小廁所連著大民生、小空間展示大文明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注重平常經常日常,進一步完善設施、優化環境、提升品質,以“繡花”功夫持續提升城市公廁精細化管理水平,為我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的順利實現做出城管貢獻。
二、工作目標
全面提升城區公廁品質和城市管理服務水平,改善如廁環境和對外形象,將創建文明、優質、舒適的如廁環境作為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進一步完善公廁設施、優化如廁環境、提升服務品質。
三、工作內容
1.打牢硬件基礎,配套設施齊全。對照二類標準對公廁進行提質升級,進一步完善無障礙設施,統一規范設置公廁指示牌,方便群眾識別和尋找。
2.科學精細管理,嚴格巡查考核。完善公廁管理工作制度,確定工作責任,規定保潔標準,管理制度上墻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3.提高保潔標準,做到“五無五凈”。落實專人保潔,每座公廁配置一名保潔員負責日常保潔及內部設備、周邊環境維護工作。確保環境衛生良好,無垃圾雜物、無堵塞、無明顯臭味。確保廁所門窗、照明燈具、洗手器具、沖水器、無障礙設施完好,確保通風良好,并經常進行消毒。
4.精心維護保養,搶修及時有效。做好公廁照明燈具、洗手器具、沖水器具等設備檢修,受損門窗維修、安裝,排污管道疏通,無障礙設施檢修完善。
5.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動群眾。多角度宣傳報道,引導市民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愛護公廁環境衛生。
四、工作舉措
1.根據創文創衛標準,針對城區一部分建筑硬件老化、配套設施不全、衛生條件差的老舊公廁,進行全面摸排統計,集中安裝、更換老舊設備,使公廁環境煥然一新。本年度計劃對城區公廁改造10座、拆除重建4座、新建41座。
2.進一步明確人員崗位職責,制作并懸掛《公廁保潔員職責》、《公廁管理員職責》。為監督履職盡責情況,需制作并懸掛公廁公示牌,公示內容包含:責任人員、考評記錄、消殺記錄、市民意見欄和投訴電話等。
3.提高公廁保潔標準,確保達到“五無五凈”要求,“五無”即:無垃圾便跡、無積塵蛛網、無蚊蠅蛆蟲、無污泥積水、無明顯臭味,“五凈”即:地面凈、隔斷凈、便池凈、門窗鏡臺凈、周圍環境凈。
4.加大維修保養力度,確保故障搶修時效性。廁所設備故障保潔員要第一時間報告,結合管理員日常巡查,做到早發現早排除。安排專職水電工和抽糞班待命,隨時處理各類突發狀況。
5.所有公廁張貼文明標語,勸導市民文明如廁、愛護公共設施。由于新建公廁和原有指示牌損壞,計劃在城區路段重新安放公廁指示牌100塊。
五、實施步驟
(一)摸底排查階段
對城區老舊公廁進行全面摸排統計,對現有公廁設施設備不完善,不達創文創衛要求處進行全面摸排。
(二)整治提升階段
1.根據創文創衛工作要求,對前期摸底排查的公共廁所進行升級改造、維修維護,全面整治公廁內、外環境,確保公廁達到二類公廁標準等級。
2.在加強公廁硬件設施改造及環境整治的同時,按要求落實專人負責,加強管理人員培訓,設立公廁監督電話,完善管理制度,實施規范化管理。
(三)長效管理階段
制定并落實城區公廁整治的長效管理措施,明確管理責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公廁管護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工作小組,負責組織、調度、督查城區公廁管護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具體工作。各責任人要高度重視、親自部署、深入一線,確保按時完成任務。
由朱燕輝負責鹿江片區(樟糧花園公廁、老火車站公廁、酒廠社區公廁、京九花園公廁、交警隊公廁、大路口公廁、環衛公廁、二建公廁、東湖公園公廁、鹿園公廁、黨校橋公廁)日常巡查和衛生考評,發現設備故障及時安排水電工進行維修;
由熊小武負責淦陽片區(街心花園公廁、天海公廁、鹿江公園公廁、藥監局公廁、干部小區公廁、體育局公廁、二幼公廁、學院路公廁、文化廣場公廁、武警中隊公廁、水利局公廁、大碼頭公廁、洲仔上公廁)日常巡查和衛生考評,發現設備故障及時安排水電工進行維修;
由蘭再興負責福城片區(圖書館公廁、民政局公廁、草溪河公廁、鄒家山新村公廁、九小公廁、建材城公廁、藥都廣場公廁、濱江停車場公廁、龍溪閘公廁、葛玄路公廁、體育館公廁、濕地公園公廁、仁和大道公廁)日常巡查和衛生考評,發現設備故障及時安排水電工進行維修;
由熊文剛和吳金明負責定期抽糞排污,保持下水道通暢,防止化糞池滿溢;
由孫海燕負責消耗品分發和公廁考評統計。
(二)建立督查考核。加大對城區公廁的督查力度,制定公廁提升改造工作考評和獎懲方案,建立信息公開制度,日常督查組采取“每周督查兩次,每月通報一次”的方式進行常態化考核評價方式;并根據日常督查及考核結果,落實批評約談、黃牌警告、追責問責措施,倒逼責任落實和問題整改;做到工作不達標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確保創文工作不留任何盲區死角,不斷提升創建成效。
(三)強化宣傳引導。通過召開創建文明城市公共廁所動員大會、發布美篇等方式,廣泛宣傳“創建文明公廁”對于改善市民環境、增進市民福祉的意義,提升我市市民對“創建文明公廁”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多角度宣傳報告,引導市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努力營造人人理解、支持、參與創建工作的濃厚氛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