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樟樹市城市管理局政務公開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及國家、省、宜春市、樟樹市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系列部署,聚焦創建文明衛生城市、推進民生實事項目、建設智慧城管,持續深化主動公開,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提高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水平,擴大政務開放參與,推動樟樹市城市管理局政務公開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加強政務公開管理,夯實政務公開基礎
(一)不斷深化行政規范性文件集中公開。完善政府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動態更新機制,在政府網站的政府文件專欄及時更新現行有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加強公開后的信息管理,定期清理已修改、失效、廢止的文件。
(二)不斷規范政府信息公開方式。在公開工作中增強規范意識,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依法依規做好涉密審查,防止泄密或涉及敏感信息。嚴格公文辦理程序,在擬制公文時明確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不予公開等屬性,隨文一并報批,擬不公開的需依法依規說明理由。綜合考慮公開目的、公開效果、后續影響等因素,準確把握不同類型的公開要求,并選擇適當的公開方式,防止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或者泄露個人隱私。
(三)不斷提高依申請公開工作質量。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依申請公開工作作為服務民生、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方式,準確了解申請人的訴求,強化與申請人的直接溝通,滿足申請人合理需求。嚴格依申請公開辦理流程,加強主要領導審核,強化各股室主責意識,對答復內容負責。積極引入聘用法律顧問參與依申請公開答復合法性審查工作,降低爭議發生率、被糾錯敗訴率,不斷提高依申請公開工作質量。
(四)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工作機制。加強推進重大決策預公開,對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權益和社會影響面廣的重大事項,除依法要求保密不對外公開的,要通過政府網站等主動向社會公布草案、決策依據,廣泛征求意見,并將意見采納情況對外發布,增加決策透明度。政策施行前要加強風險研判,做好風險防范、前瞻性引導工作,政策施行后,要及時了解和準確掌握社會公眾對政策執行效果的評價,對落實情況及時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切實維護政府公信力。
(五)不斷加強政務公開平臺管理工作。落實專人專責,對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日常檢查、維護,確保內容及時更新,錯敏內容及時修正,防止錯鏈、斷鏈和內容混雜。加強網站集約化建設工作,完善政府網站安全保障機制,做好防攻擊、防篡改、防病毒等工作,確保用戶信息安全。
二、提升政務公開質效,豐富政務公開形式
(一)不斷豐富政策解讀形式。堅持解讀材料與政策性文件同步起草、同步審簽、聯動公開,在文字材料解讀的基礎上通過圖解、視頻、PPT等方式進行多元化形式解讀,方便公眾理解易于傳播。實行“一把手”擔任重大政策“第一解讀人”,通過如新聞發布會、政府網站在線訪談等途徑進行政策宣講、解疑釋惑,對外全面準確傳遞政策意圖。
(二)不斷暢通政民互動渠道。組織開展好樟樹市政府系統固定開放月活動,豐富開放形式,擴大參與范圍,推動政務公開理念深入群眾、家喻戶曉。及時更新辦事指南信息,暢通城管局信息公開咨詢電話、網上留言和行政服務大廳咨詢服務窗口等互動渠道,對“省委民生通道”“12345”等網上受理平臺收到的意見建議、問題咨詢等及時回復、限時結辦,進一步強化政民互動交流,增進群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三)不斷加大民生重點工作公開力度。圍繞城市管理重點工作、創文創文、重點項目建設等,以切實保障基本民生、推動解決重點民生問題為著力點,及時公開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政策措施,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細化政務公開信息,豐富主動公開內容,積極維護群眾利益,接受群眾監督,化解群眾矛盾。
(四)不斷發揮“線上+線下”作用。充分利用LED宣傳屏、宣傳欄、政府網站、視頻號、抖音、入戶宣傳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發布城市管理政務信息,提高信息到達率,擴大宣傳影響力。
三、強化政務公開監督,提供政務公開保障
(一)不斷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監督管理。根據《關于印發2023年樟樹市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樟府辦發〔2023〕28號)梳理重點任務并形成工作臺賬,按要求做好政務公開相關工作,并將落實情況納入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予以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二)不斷完善信息發布審核機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誰發布誰負責”原則,嚴格落實公文公開屬性源頭審查和公開前發布審查工作機制,加強城管局信息公開平臺信息發布審核把關,嚴格執行“分級審核、先審后發”程序,壓實信息公開“三審三校”責任,從政治導向、語言文字、政策法律等各方面把關。
(三)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和保障。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實施“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制度,確保主要負責人年內至少聽取一次政務公開工作匯報,全面助推政務公開各項工作。充分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基層政務公開工作指南》、《全國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解讀》等文件,積極參與政務公開業務培訓,主動學習其他政務公開優秀縣市經驗做法,進一步提升城管局政務公開工作業務水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