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與問題:普速列車萎縮加劇務工出行難江西樟樹市作為勞務輸出重要地區,每年大量務工人員往返珠三角。然而,當前鐵路調圖持續壓縮普通列車運力,導致低收入群體面臨三大困境:1. 直達車次歸零,中轉耗時費錢 。樟樹至深圳無直達普速列車,僅能通過高鐵中轉(如G2723次至贛州西換乘G2725次),全程耗時約4小時,且中轉銜接時間緊張,易錯過班次。而此前經停樟樹東的普速列車K341/K344次(南昌—廣州東)已停運,導致唯一直達普速通道中斷。2. 票價差距懸殊,低收入群體負擔沉重 。高鐵票價:樟樹東至深圳北中轉高鐵總費用約280元(G2723次75元 + G2725次205元);普速票價:若恢復直達普速(參考同類路線K1665次),硬座票價僅約98元, 價差近3倍,對月收入3000-4000元的務工者而言,單程多支出182元相當于日薪的50%以上。3. 運力結構失衡,公益屬性弱化 。2025年暑運南鐵加開25對列車中,19對為動車,僅增開少量普速臨客(如福州—北京K4069次)。調圖后南鐵動車占比達80%,普速列車進一步邊緣化。而樟樹東站每日74趟經停列車中,普速占比不足20%,且多屬過路車,票額緊張。
二、典型案例:普速列車消亡下的民生痛點1. 被迫“高鐵中轉”的額外成本 樟樹務工者李某夫婦,每月往返深圳:現狀:高鐵中轉單程280元/人,夫妻二人月交通支出1120元: 若恢復普速:硬座98元/人,月支出僅392元,年省近9000元。“省下的錢夠孩子半年學費”,道出普速列車的民生價值。2. 深夜抵達的“紅眼高鐵”困境,目前樟樹至廣州東的夜間高鐵G4115次(21:10出發,次日01:46到達),抵達時間凌晨,務工者需額外支付住宿費或滯留車站,安全與休息均難保障。而傳統普速列車多日間發車、清晨抵達,更符合務工出行節奏。
三、核心訴求:定向增加普速列車,完善低價出行網絡 為切實解決低收入群體出行難,提出以下建議:1. 恢復直達普速班次,開通務工專列重啟K341/K344類似車次:優化南昌—廣州東普速線路,確保經停樟樹東站,每日至少1對; 增開暑運/春運臨客:參考南鐵高峰線加車經驗(如新增20.5對高峰線),在7-8月、春節前后加開樟樹—深圳西普速臨客,采用夕發朝至模式。2. 推廣“公益慢火車”模式,深化跨省補貼 開通贛粵公益列車:復制“九江—麻城1元慢火車”經驗,開行樟樹—惠州/東莞東的短途低價列車,設置10-30元階梯票價,銜接干線樞紐;財政聯合補貼機制:由勞動力輸入地(深圳、東莞)與輸出地(江西)共擔成本,通過12306自動抵扣票價(如單程補貼50元)。 3. 優化樞紐銜接,保留中心站普速功能,避免普速全遷遠郊站:確保廣州站、廣州東站保留普速接發能力,防止務工者被迫輾轉至白云站(距市區超30公里); 增設樟樹東站普速票額:提升K1665、K441等過路車在樟樹東的硬座配額,減少“過站無票”現象。4. 建立動態評估與反饋機制將普速供給納入鐵路考核:要求南鐵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務工線路普速列車占比、低價席位數量等指標;開通務工需求反饋平臺:在12306增設“務工列車建議”通道,結合客流數據動態調整車次(如樟樹—深圳方向候補需求超80%時自動觸發加車)。
四、結語:鐵路發展需守住普惠底線 當高鐵時代呼嘯而至,普速列車的消亡實則是低收入群體“沉默的犧牲”。一列綠皮車承載的不僅是返鄉的行程,更是社會公平的溫度。正如樟樹務工者的心聲:“我們不需要速度,只需要一條回得起的路。” 望相關部門統籌效率與公平,讓鐵路發展的紅利照亮每一段謀生的遷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