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民政局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定位,積極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服務理念,奮力開創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工作開展情況
1.困難群眾救助堅強有力。一是主動摸排困難群眾“有廣度”。按照社會救助“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的工作機制要求,組織幫扶干部主動對城鄉困難群眾進行全面摸排,對符合條件的及時分類實施救助,用好用足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一季度新增低保對象178人、特困人員83人。二是關心關愛困難群眾“有溫度”。開展城鄉困難群眾走訪慰問活動,累計走訪困難群眾2179戶,發放救助棉被、毛毯、夏涼被、大衣羽絨服等物資,確保了困難群眾安心過年,溫暖過冬。三是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有力度”。發布全市民政系統開展春節“過年難”救助幫扶工作公告,對符合因患重特大疾病,導致醫療費用支出達到5萬元以上、因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較大困難的、因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較大困難的三種情形之一的,每戶按30斤大米、一壺油、5斤豬肉的標準給予實物救助。春節期間累計救助“過年難”困難群眾13戶,折合人民幣0.36萬元。1季度實施臨時救助310人次。
2.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抓實有序。一是狠抓閉環管理。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所有養老機構實施封閉管理,暫停來訪咨詢接待和老人家屬見面探視,暫不接收新入院人員,并與市第三人民醫院、各鄉鎮(街道)衛生院簽訂協議,對全市養老機構215名工作人員、1022名老人進行了兩輪全員核酸檢測,堅持每日一報告、一周一全員檢測,機構工作人員在院居住,每天排摸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情況,做到底數清。二是落實監管責任。制作“全市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情況檢查表”,以“四不兩直”方式對各機構開展多輪拉網式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及時幫助協調解決機構面臨的困難。三是加強培訓指導。組織各養老機構負責人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線上業務培訓,邀請心理咨詢專家,采取線上方式,為各養老機構工作人員開展壓力緩解與溝通專題培訓,受訓人數近200人。
3.慈善走訪暖心惠民。疫情防控期間,市慈善會積極組織開展關心、關愛防疫一線工作人員走訪慰問活動,由相關市領導帶隊,分8個工作組,分別對市疫情調度信息中心24小時值班工作人員,市疾控中心、市中醫院核酸檢測點工作人員,市委組織部下派支援外防輸入重點卡口的黨員突擊隊人員,市防疫指揮部設立的外防輸入重點卡口工作人員、部分村(社區)卡口工作人員及24所養老機構等進行走訪慰問,為他們送去價值11萬余元的水果、方便面、牛奶、小面包、八寶粥及防疫物資等,讓堅守在防疫一線的黨員和干部感受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關愛,感受社會各界的溫暖。
4.兒童關愛提質擴面。嚴把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困境兒童審批關,嚴格落實各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對全市19名兒童督導員、300名兒童主任進行業務培訓,進一步強化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扎實推進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創建工作,按照考核細則,認真準備的相關迎檢材料,完成了省評估組檢查。在2022年全省民政工作座談會上,樟樹作為縣市唯一代表,作了典型經驗介紹;宜春市民政局對我市高質量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進行了通報表揚。
5.基本社會服務持續優化。一是婚姻登記服務效能穩步提升。著力抓好婚登窗口疫情防控,拓展全天候延時錯時服務,提升婚姻登記依法履職服務能力,推進預約登記和免費登記、免費頒證服務,最大化滿足群眾隨到隨辦的愿望和要求。一季度共依法辦理婚姻登記1133對,登記率和合格率均為100%,實現婚姻服務“零差錯”、服務效能“零投訴”。二是生態殯改穩妥有序推進。積極推進“八免一補”惠民殯葬獎補政策落實,建成124處公墓(骨灰堂),完善了配套設施,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對3個鎮村級公墓進行了改造提升,對公墓閉環管理工作開展了督查,進一步落實了專人管護,實現市、鎮、村三級骨灰安葬全覆蓋。建立公墓監管運營、文明祭掃等督查追蹤問效和“回頭看”,防反彈,杜絕新增散埋亂葬,確保骨灰入公墓(骨灰堂)生態安葬率100%。三是救助服務扎實有效開展。建立“全天候”服務窗口,確保求助對象及時有效得到救助,一季度累計接待救助對象14人次。重點對車站、碼頭、橋梁涵洞、廢棄廠房等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可能露宿區域進行全方位的重點排查,共計開展聯合巡查32次,其中夜間16次,街面巡查救助1人,真正做到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零乞討”“零露宿”。不定期開展站外托養人員的探視工作,對托養機構人員照料情況進行監督。3月15日將6名托養在民辦機構的受助對象轉入江西榮軍醫院樟樹醫院,切實提高托養人員生活質量和安全保障。
6.社會組織管理持續規范。加大社會組織登記指導力度,嚴格規范登記程序,一季度注冊登記、注銷登記社會組織各1家。開展了2022年“青苗計劃”社會服務項目,面向全市招募4家社會組織在未成年人保護、助老愛老、扶弱幫困領域開展4個社會服務項目。積極動員全市社會組織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共開展防疫宣傳、上戶排查、核酸檢測、物資配送等工作210余次,捐贈防疫款物合計9萬余元,受益群眾達4萬余人次。
7.社工人才建設強力推進。聯合市委人才辦、市財政局、相關鄉鎮(街道)等有關部門,對全市取得社工證,且符合《樟樹市社會工作人才管理辦法(試行)》政策條件的80名社工進行了2021年度績效考核。完成第一批鄉鎮(街道)社工站駐站社工崗前培訓,組織人員進站服務,一季度共開展疫情防控宣傳、走訪識別服務對象、老年人智能手機微課堂、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植樹等服務127次,累計服務583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持續提升社會救助水平。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要求,向市政府提請報告,做好2022年各類社會救助對象提標提補工作。持續提升城鄉低保規范管理水平,繼續開展低保專項治理,切實發揮好城鄉低保助推城鎮解困脫困、鄉村振興中的兜底保障作用,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脫貧解困工作成果。繼續深入推進服務類社會救助改革工作,推進特困精神病人員集中診康照護工作。
2.持續鞏固拓展養老服務成果。持續做好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工作,整改落實前期疫情防控督查發現的問題,筑牢全市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安全網;做好2021年度“黨建+樂齡中心”運營補助、示范點獎勵、民辦養老機構建設、運營補助發放工作;做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調查摸底工作;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提前謀劃“黨建+樂齡中心”、社區居家養老及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恢復運營工作。
3.持續提升未成年人保護水平。根據省級評價組的反饋意見,對照創建示范縣考核細則,進一步完善考核材料,確保創建工作圓滿完成;持續做好兒童保障對象清查、比對工作,確保資金及時、精準、有序發放。
4.持續鞏固拓展殯葬改革成果。加快殯葬設施提升改造,繼續打造一批示范性設施。深化喪葬禮俗改革,做好安全文明祭掃服務保障工作。堅持“建管用祭”并重,推進城鄉殯儀服務站(中心)建設,開展集中辦喪。加快推動“智慧殯葬”信息化應用,實現“身后一件事”聯辦。持續做好殯葬業價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設施建設經營專項整治。抓好骨灰去向閉環管理,禁止新增散埋亂葬,實現節地生態集中安葬入墓率100%。
5.持續推進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分批次開展鄉鎮(街道)社工站駐站社工人員培訓,確保年度教育培訓不少于60學時;啟動第二批鄉鎮(街道)社工站點建設,進一步提高村(社區)社工服務站點覆蓋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