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市民政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強黨建促業務,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持底線思維與問題導向,夯基礎強特色,全力開創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著力提高養老服務水平。一是實施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品牌提質工程。加大農村“黨建+樂齡中心”督導力度,督促各鄉鎮(街道)樂齡中心持續運營,擬定2022年上半年農村“黨建+樂齡中心”運營經費補貼文件。繼續實施留守老人“關愛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對留守老年人開展了一次全面摸排,及時更新了信息系統,實行動態管理;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獨居等留守老年人進行了建檔立卡,加大幫扶力度,增加了探視巡訪頻次。二是實施公辦養老機構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黃土崗鎮敬老院已完成基礎設施改造;觀上鎮、劉公廟鎮、店下鎮敬老院已開工建設護理型床位改造工程;閣山鎮敬老院已全面完成建設可投入使用;洲上擬易地新建一所醫養結合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目前已完成圖紙設計。
(二)建立健全兒童關愛保護體系。一是落實基本生活保障。嚴把審批關,落實各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三季度累計發放困境兒童生活補助費補差87.21萬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補差124.55萬元(含殘疾孤兒照料護理補貼),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補助費補差176.13萬元(含殘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護理補貼),散居孤兒一次性生活補貼14.28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一次性生活補貼22萬元。二是創新服務舉措。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投入37.6萬元引進專業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南昌心靈家園成長中心,以“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宣講月”為載體,利用周末、節假日,為全市未成年人定期開展快樂課堂、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書畫興趣班、防性侵、防拐賣、防校園暴力、防災害和防意外等安全知識講座、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政策宣講進村(居)”等活動。以“水美家安——全民防溺水”為載體,對全市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進行安全排查,開展防溺水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并定期進行探視巡訪,建立工作臺賬。
(三)全面提高城鄉社區治理能力。一是開展優秀協商議事案例評選。挖掘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優秀協商議事案例,堅持黨建引領,注重機制建設,匯聚民意民智,民事民議、民事民管、民事民治、民事民評成為常態,把群眾意愿與干部意愿有機結合,有效破解鄉村治理中堵點、難點、痛點問題。目前,推薦了福城街道福城社區、永泰鎮大觀村的優秀協商議事案例參與評選。二是開展優秀村規民約評選活動。按照有文化、有內涵、有特色、有作用的標準,通過精心組織,深入挖掘,精選了永泰鎮大觀村、店下鎮店下居委、淦陽街道藥政社區、杏佛社區4個村(社區)的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參與評選,通過加強宣傳推廣,加大推介力度,逐步擴大優秀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的覆蓋面,提升影響力,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積極作用,不斷提升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四)婚俗改革更文明。科學制定了《關于遏制高價彩禮推動婚嫁移風易俗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具體明確了婚嫁禮俗改革治理促進鄉風文明工作的目標任務、時間表、作戰圖、推進措施。充分發揮行政村(居)、紅白理事會等自治功能,將《操辦婚喪嫁娶事宜》納入村規民約,引導群眾自治;部分地方紅白理事會對婚嫁彩禮、禮金、宴席等制定了本地“限高”要求,利用“道德紅黑榜”評價機制倡導婚事新辦,杜絕高價彩禮、炫富攀比、大操大辦。
(五)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一是全面開展排查,及時落實兜底保障政策。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實現民政領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局按照文件要求,積極做好防返貧監測預警工作,認真做好信息推送,每月定期將新增低保、失能半失能分散特困供養對象、支出型困難家庭成員推送至鄉村振興局,截至目前,共推送線索832條。三類人員現有427戶1196人中,其中低保對象253戶554人,特困對象33戶39人,臨時救助對象14戶19人,其中今年以來新增農村低保38人、特困4人、臨時救助19人。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二是落實困難群眾提標提補工作,救助水平穩步提升。全面完成提標提補工作,目前我市有農村低保對象13511戶17278人,城市低保1875戶2567人,2022年1-9月發放農村低保資金6282.66萬元,城市低保資金1446.08萬元。目前我市有農村特困供養人員1461戶1485人;2022年1-9月發放農村分散特困供養資金和照料護理費1281.76萬元、城鎮特困供養和照料護理費共發放資金276.8755萬元持續強化兜底,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三是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制定《樟樹市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實施方案》 (樟民發〔2022〕30號),通過建立低收入人口認定和動態監測機制,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鄉村振興。共核實1417條困難群眾信息,重點監測五類低收入人口中因病、因學、因災、因突發事件、因產業就業不穩出現的支出驟增或收入驟減,分析研判收入變化情況,著重掌握潛在風險是否會成為現實困難,是否影響到“兩不愁三保障”,是否會返貧致貧并及時將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加大社會救助力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續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對農村敬老院開展防疫督導回頭看,對前期發現的問題迅速整改落實到位;督促各養老機構加快適老化改造提升建設進度,力爭在等級評定之前,全部完成工程建設;以高質量考評為引領,以示范點獎勵為抓手,聯合市委組織部、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對“黨建+樂齡中心”運營情況進行督導,破解運營難問題。
(二)持續完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繼續嚴格落實孤兒基本生活費、困境兒童補助費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補助費資金發放工作。定期對所有兒童保障對象進行全面清查、比對,嚴把出入關,對不符合條件的對象一律清除,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確保資金及時、精準、有序發放。
(三)持續提升基層自治效能。夯實社區組織、隊伍、設施建設,積累工作經驗,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通過“幸福社區”星級創建、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建設和清江、鹿東、樓門前、四特等7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搬遷、改造等途徑,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城鄉社區治理水平,助力樟樹高質量發展。
(四)持續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繼續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特困人員認定工作,切實強化臨時救助功能,健全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密切關注返貧致貧風險高、低收入困難人群以及生活出現困難的潛在救助對象的基本生活狀況,對符合兜底保障條件的困難群眾做到“應兜盡兜”;開展鞏固社會救助脫貧成果“回頭看”工作和社會救助專項治理行動,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工作,降低返貧致貧風險。
附件: